同伯严后湖观荷

城头紫烟低,城背莽萧瑟。

江山不满眼,万荷补其隙。

初花弄光影,颠倒一湖叶。

繁声疑雨来,微凉散空阔。

小艇不容篙,趺坐波平膝。

欹岸出荒洲,稍见兵火迹。

当年岸帻处,廊空积潦入。

倒影两秃翁,风亭坐超忽。

清香满残照,绿意上鸟翮。

遗世渺愁予,见汝亭亭日。

溟渤非不宽,万事在眉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后湖观赏荷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花之美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与沧桑感。

首句“城头紫烟低,城背莽萧瑟”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城头烟雾缭绕,城背一片萧条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江山不满眼,万荷补其隙”则以“江山”与“万荷”形成对比,突出了荷花的繁盛与生机,填补了自然景观中的空缺。

“初花弄光影,颠倒一湖叶”描绘了荷花初开时,光影与花瓣相互映衬,湖面上荷叶随风翻动的景象,充满了动态美。“繁声疑雨来,微凉散空阔”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雨前的清凉与宁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

“小艇不容篙,趺坐波平膝”描述了诗人乘坐的小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轻轻摇晃,人们在船上安然地坐着,享受着这份宁静。“欹岸出荒洲,稍见兵火迹”则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岸边的荒洲和远处的战争遗迹,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当年岸帻处,廊空积潦入”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回到过去,想象着曾经有人在这里停留,留下了空荡荡的走廊和积水的痕迹。“倒影两秃翁,风亭坐超忽”描绘了两位老人在风亭中悠然自得的身影,他们的倒影在水中显得格外孤独而超脱。

最后,“清香满残照,绿意上鸟翮”表现了夕阳下荷花散发的清香,以及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连鸟儿的翅膀也被染上了绿色。“遗世渺愁予,见汝亭亭日”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慨。“溟渤非不宽,万事在眉睫”则以大海的广阔比喻人生的辽阔,但又强调了眼前之事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后湖荷花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重,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暑夜同子大伯严泛舟三潭

厌乱托逃暑,适可聊自娱。

况有素心人,同就湖上庐。

今夜天气佳,雨收片云无。

相携泛明镜,艇子轻于凫。

满载万斛凉,冲烟出菰蒲。

乱星倒山影,浸入碧玉壶。

三潭风露香,缥渺化人居。

佛灯隐荷盖,桥语惊行鱼。

奇石鬼皴面,高柳萤悬珠。

翼翼三角亭,一瞑收全湖。

山行多歧路,爱此波平铺。

窅然入深黑,遗世真吾徒。

形式: 古风

游灵隐寺

灵鹫下层霄,翼覆东西峰。

仙山此堂奥,镇以飞阁雄。

我来丧乱馀,三年一孤筇。

松柏见威仪,双涧回天风。

森然千佛场,驰道青濛濛。

高蝉无停响,静壑窥玲珑。

诸天在咫尺,喧寂皆灵踪。

冷泉出亭根,照我再来容。

汲深性不灭,清极圣可逢。

生平尤悔心,不为寺楼钟。

一鸟驮禅去,下方云正封。

形式: 古风

湖庄晓起

卧闻菰蒲声,疏棂觉风入。

灭烛延曙光,荷边有微月。

湿萤飞渐稀,阴阴一湖白。

老夫常早起,颠倒忘历日。

但觉春风时,看看到暑末。

此时东方高,水禽先聒聒。

清露不盈头,世事如乱发。

暂避眼前人,终愁秋后热。

安得浓淡山,变尽沧溟色。

形式: 古风

读散原鬼趣诗

夜读散原诗,矮屋环冬青。

叙乱托鬼语,叱诧来精灵。

我无寂灭想,阅世终冥冥。

万古一髑髅,黯者先逃刑。

合眼梦唐虞,糟粕遗六经。

齐民岂有术,魑魅能潜形。

竹梢寒月来,灯影如孤萤。

穷巷与世隔,人鬼无畦町。

微吟坐达旦,一鸟窥檐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