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同子大伯严泛舟三潭

厌乱托逃暑,适可聊自娱。

况有素心人,同就湖上庐。

今夜天气佳,雨收片云无。

相携泛明镜,艇子轻于凫。

满载万斛凉,冲烟出菰蒲。

乱星倒山影,浸入碧玉壶。

三潭风露香,缥渺化人居。

佛灯隐荷盖,桥语惊行鱼。

奇石鬼皴面,高柳萤悬珠。

翼翼三角亭,一瞑收全湖。

山行多歧路,爱此波平铺。

窅然入深黑,遗世真吾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暑夜泛舟西湖的情景,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厌乱托逃暑,适可聊自娱”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厌倦,选择在夏日寻求避暑之乐,以自我娱乐的方式暂时忘却尘世烦恼。接着“况有素心人,同就湖上庐”点明了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伴,一同在湖畔休憩,增添了诗中的人情味。

“今夜天气佳,雨收片云无”描绘了夏夜晴朗的景象,雨后的天空格外清澈,为接下来的泛舟活动提供了绝佳的自然背景。“相携泛明镜,艇子轻于凫”形象地描述了乘着小船在湖面上轻轻滑行,如同轻盈的水鸟一般自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氛围。

“满载万斛凉,冲烟出菰蒲”表现了船只在烟雾缭绕的芦苇丛中穿行,仿佛满载着清凉之气,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受。“乱星倒山影,浸入碧玉壶”则通过星星倒映在湖面上,与山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比喻为“碧玉壶”,生动地展现了夜晚湖面的静谧与美丽。

“三潭风露香,缥渺化人居”提到西湖三潭的美景,风中带着露水的香气,仿佛仙境一般,让人感受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灯隐荷盖,桥语惊行鱼”描绘了佛灯在荷花叶下若隐若现,桥上的声音惊动了游动的鱼儿,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

“奇石鬼皴面,高柳萤悬珠”通过奇特的石头表面如鬼斧神工般雕刻,高大的柳树上悬挂着萤火虫,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翼翼三角亭,一瞑收全湖”描绘了精致的三角亭在湖边,仿佛能将整个湖面尽收眼底,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欣赏。

最后,“山行多歧路,爱此波平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路的探索与喜爱,即使道路曲折,也愿意沉浸在这片平静的湖面上。“窅然入深黑,遗世真吾徒”则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度连接,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夜晚泛舟西湖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灵隐寺

灵鹫下层霄,翼覆东西峰。

仙山此堂奥,镇以飞阁雄。

我来丧乱馀,三年一孤筇。

松柏见威仪,双涧回天风。

森然千佛场,驰道青濛濛。

高蝉无停响,静壑窥玲珑。

诸天在咫尺,喧寂皆灵踪。

冷泉出亭根,照我再来容。

汲深性不灭,清极圣可逢。

生平尤悔心,不为寺楼钟。

一鸟驮禅去,下方云正封。

形式: 古风

湖庄晓起

卧闻菰蒲声,疏棂觉风入。

灭烛延曙光,荷边有微月。

湿萤飞渐稀,阴阴一湖白。

老夫常早起,颠倒忘历日。

但觉春风时,看看到暑末。

此时东方高,水禽先聒聒。

清露不盈头,世事如乱发。

暂避眼前人,终愁秋后热。

安得浓淡山,变尽沧溟色。

形式: 古风

读散原鬼趣诗

夜读散原诗,矮屋环冬青。

叙乱托鬼语,叱诧来精灵。

我无寂灭想,阅世终冥冥。

万古一髑髅,黯者先逃刑。

合眼梦唐虞,糟粕遗六经。

齐民岂有术,魑魅能潜形。

竹梢寒月来,灯影如孤萤。

穷巷与世隔,人鬼无畦町。

微吟坐达旦,一鸟窥檐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园竹

培土竹树根,日脚下墙屋。

邻翁荷锄来,寒天吾汝粥。

城中几名园,乱后遭践蹴。

人心无瓦全,草木含亲睦。

今日晴不风,烟洗数竿绿。

交影上危亭,轻阴脱拘束。

岂伊耐岁寒,心虚了无触。

坐送萧萧声,百忧宁可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