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庭前丛菊

寒英剪剪弄轻黄,百卉凋零见此芳。

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

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夜有霜。

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庭前丛菊独自绽放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首句“寒英剪剪弄轻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寒冷中绽放的情景,黄色的花朵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接着,“百卉凋零见此芳”一句对比鲜明,强调了菊花在百花凋零之时依然绽放的独特魅力。

“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表达了诗人对菊花晚节之美的欣赏和对秋日美景的珍惜。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仿佛是大自然对重阳节的一种特别馈赠,体现了菊花与季节的和谐之美。

“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夜有霜”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景图,通过环境的描写衬托出菊花独立于世的孤高形象。尽管外界环境恶劣,菊花依旧傲然挺立,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则借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像陶渊明那样欣赏自然美景、享受生活的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未能如陶翁般完全融入自然,但仍然心存向往,通过欣赏菊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庭前丛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秋夜

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

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

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

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病中遣怀(其一)

经时卧疾断经过,自拨閒愁对酒歌。

意外纷纭知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西川归棹图奉寄见素中丞林公

莆阳中丞千人英,怀忠事君老弥贞。

向来声华四海倾,一言忤志还归耕。

归来忧世殊未已,况也黑头方壮齿。

天子俄县西顾忧,尺一到门投袂起。

卷甲宵驰万里轻,竟剪穷凶报明主。

捷书朝入剑门关,高情暮在壶公山。

豺狼满道不可往,锦城虽乐何如还。

功成身退古所难,角巾东第畴能攀。

蜀江溶溶日千里,归心更比江流驶。

玉垒浮云千万重,不如先生归兴浓。

瞿塘滟滪声撼空,落日惨淡摇长风。

鸟道衡绝悲蚕丛,娥眉宛转开芙蓉。

青天一发付回首,江山与我俱无穷。

呜呼,江山与我俱无穷,先生一棹岷峨东。

形式: 古风

对雪

短榻无聊拥败绨,开门深雪压檐低。

苍松白石寒相照,曲巷斜桥去欲迷。

舞态不禁风脉脉,羁怀都似鸟凄凄。

小山诗思清如许,不见高人出剡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