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病怀》是清代诗人丁元照所作,通过寒虫的悲鸣与诗人内心的愁苦交织,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伤的画面。
首句“寒虫秋不死,牖下作悲吟”,以寒虫在秋日里持续哀鸣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无法消散。虫鸣声声,仿佛是诗人无尽忧思的回响,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接着,“戚极宵难寐,愁多病易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极度的悲伤中,夜晚也无法带来安宁,反而让愁绪更加深重,甚至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这里不仅表现了病痛的折磨,更揭示了心灵深处的痛苦难以排解。
“残灯孤枕泪,长夜百年心”则将画面推向极致。在昏暗的灯光下,诗人独自一人,泪水滑落,长夜漫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追忆。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病中的孤独,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欲侍双亲去,重泉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眷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他渴望能够陪伴在双亲身边,但在生命的尽头,这样的愿望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这句话不仅流露出对亲情的珍视,也触及了生命本质的探讨,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寒虫的悲鸣、夜的难眠、病痛的折磨、孤独的泪水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反思的世界。丁元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病态下的心灵状态,以及对生命、亲情和存在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