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二)

逆水张帆过海门,漫天烟雾暗昏昏。

举头便见扶桑国,休把南针定晓分。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逆流的海上扬帆经过海门,天空中弥漫着浓厚的烟雾,一片昏暗。
抬头就能看到遥远的扶桑国,无需再依赖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注释

逆水:逆着水流的方向。
海门:海上的门户,可能指航道口。
漫天烟雾:形容天空中雾气浓厚。
扶桑国: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这里象征远方。
南针:指南针,用于指示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人在逆水行舟经过海门时的情景。诗人通过"逆水张帆"的形象,展现了航行的艰难和挑战,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不易。"漫天烟雾暗昏昏"则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迷茫与压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浓重的雾气笼罩。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在这样的困境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举头便见扶桑国"。"扶桑国"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被认为是东方的极远之地,这里象征着远方的目标或理想的彼岸。诗人借此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坚定信念,期待前方光明的决心。

最后一句"休把南针定晓分"更是富含哲理,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依赖外在的指引,如指南针,而应依靠内心的直觉和对目标的执着,去寻找正确的方向。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强调内在力量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航海比喻人生的旅程,既有现实的困境,又有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66)

释梵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

拿得大家些子本,门前铺席恣开张。

到头滞货同行市,价数高低两不争。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一首(其八)

乞儿无缕又无褴,馊饭残羹勿处檐。

拈起多年破席袋,人前更不惧羞惭。

形式: 偈颂

颂古四首(其三)

东山水上行,乾元利贞亨。

譊讹一个字,才子竞头争。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古四首(其一)

德山托钵话,低头得人怕。

三家村里人,醉后胡厮骂。

形式: 偈颂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