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贺兰作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孤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征战将士和守空闺中的妇女的深切同情。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这两句诗以问代答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强调了边塞之地春意已逝、花落无蜂探寻的情景,彰显出一片萧瑟。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这两句则指出了在边塞的屋梁上,本应有燕子栖息的地方,但由于秋风已经变得凛冽,连燕子也不愿意栖息,这进一步加深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寂。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这两句诗转而聚焦于人事,从军中征战的男子到独守空闺的女子,都透露出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悲哀。"荡子"指的是草原上的青年,"蛾眉"则形容妇女的美丽,但这份美丽却被战争所困。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孤独守望者和远征将士深深的同情之心。"独宿"意味着孤身一人在边塞之地度过漫长而寂寞的夜晚,听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更是激起无限哀思,难免落泪。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与人事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孤独和悲剧,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吾友遇知己,策名逢圣朝。

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承诏选嘉宾,慨然即驰轺。

清昼下公馆,尺书忽相邀。

留欢惜别离,毕景驻行镳。

言及沙漠事,益令胡马骄。

丈夫拔东蕃,声冠霍嫖姚。

兜鍪冲矢石,铁甲生风飙。

诸将出冷陉,连营济石桥。

酋豪尽俘馘,子弟输征徭。

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

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

降胡满蓟门,一一能射雕。

军中多宴乐,马上何轻趫。

戎狄本无厌,羁縻非一朝。

饥附诚足用,饱飞安可招。

李牧制儋蓝,遗风岂寂寥。

君还谢幕府,慎勿轻刍荛。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三)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四)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