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三)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注释

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
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
氛氲:思绪深长貌。
零丁:孤单貌。
头鬓:头发。
勋庸:即指功业,功劳。
已矣:完了。
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汉家:借指唐朝。
穷:尽。
异域:外国。
戍卒:守边的战士。
厌:饱。
后作“餍”。
关亭:一本作“开亭”。
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
这里指胡人主帅。
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发,因此以结发指童年、年轻时。
重:崇尚,看重。
横行:纵横驰骋。
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黯黯:一本作“茫茫”。
烟尘:烟雾与尘土,比喻战乱。
凭陵:侵凌,进逼。
古树:枯树。
黄云:大军移动时扬起的沙尘。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后期的凄凉景象和个人沧桑的诗句。诗人在蓟门(古城名,今属天津市)遇见一位老者,独立于荒凉之中,思绪万千。那位老者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一身之力分散无存,头发和鬓角皆已变白,显示出他的高龄与生活的艰辛。"勋庸今已矣"一句,表明了过去的荣耀和繁华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不再复存在。而最后一句"不识霍将军"则更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霍去病这般威名远扬的将领,现在也已经无人认知,反映出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老者形象的刻画,以及对往昔荣光与今日落寞之间鲜明对比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英雄末路以及个人的生命轨迹所持有的深刻感悟和复杂情感。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情感和深远的历史背景,是一首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大潮紧密相连的杰作。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四)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其五)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处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酬司空璲少府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