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濒湖三寺倚峥嵘,梵刹相高对县城。
楼殿尽知随处盛,山林独爱此中清。
剪开木末檐牙出,凿破岩腰磴道成。
悟得祖师心印法,禅僧遥指塔灯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濒湖三寺倚峥嵘"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三座寺庙依傍着峻拔的山峰,给人以深邃之感。接下来的"梵刹相高对县城"则强调了寺庙与世俗世界的并存,然而它们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楼殿尽知随处盛"一句通过对建筑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繁华景象,而"山林独爱此中清"则表露了诗人对这片清净之地的偏爱和向往。下文"剪开木末檐牙出,凿破岩腰磴道成"描述了寺庙建筑过程中的辛勤劳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改造。
最后两句"悟得祖师心印法,禅僧遥指塔灯明"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觉悟,他通过参禅悟到了佛家传承的心印法,而那遥远的塔灯则象征着智慧和启迪之光。在这里,物质空间与精神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哲思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建筑、静谧与觉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超脱尘世又与之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不详
莫厌幽寻路险辛,细思容易是山神。
能收地巧藏深处,不惜天奇示俗人。
古有少陵吟未到,今无摩诘画难真。
海边见说天童好,祗待君诗判等伦。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
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
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
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
万树绿初染,群花红未然。
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
妇汲溪头水,人耕草际田。
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
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占先。
寒芳开晚独堪嘉,开日仍逢小雨斜。
秋尽亭台凋木叶,月圆时节伴蓂花。
幽香不入登高会,清赏终存好事家。
黄蕊绿茎如旧岁,人心徒有后时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