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初春(其一)》。诗中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联“物色看如昨,愁时独不醒”,以对比手法开篇,描述了春天的景色仿佛昨日重现,而人在忧愁之时却难以入眠,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春阴含雨白,日气宿霾青”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阴雨和清晨的雾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国士纡三表,王师压二庭”两句,转而表达对国家和军事力量的关注,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政治局势或战争状态。“献俘当祖社,制胜本朝廷”则进一步强调了胜利与和平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领导层决策的期待与信任。
“使者行飞挽,将军议勒铭”描绘了使者与将军在国家事务中的角色,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谁怜刘子骏,心事有传经”最后两句,以历史人物刘子骏为例,表达了对那些默默奉献、心怀大志之人的深切同情与敬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更蕴含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思,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文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