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钗叹

刑徒鬼火去飘忽,息妇堆前殡齐发。

白烟泪湿樵叟来,拾得慈献陵中发。

青长七尺光照地,发下宛转金钗二。

持归薰沐置高堂,包裹恐为神所将。

妻儿朝拜复莫拜,冉冉卧病不得瘥。

省知天物厌凡庸,夜送白龙潭水中。

扣头却顾祈免死,永入幽宫伴龙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古钗叹》由宋代诗人谢翱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一段关于遗钗的凄美故事。诗中的“刑徒”、“息妇”、“白烟”、“樵叟”等意象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神秘色彩的世界。

开篇“刑徒鬼火去飘忽”,以刑徒之魂化为鬼火起笔,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暗示着故事的悲剧性。接着,“息妇堆前殡齐发”,描述了亡妻的葬礼,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白烟与泪滴的细节,以及“樵叟”的出现,共同构成了一幅哀伤的画面,而“拾得慈献陵中发”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对亡妻遗物的深深眷恋。

“青长七尺光照地”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遗钗的非凡光芒,仿佛是亡妻灵魂的象征。金钗二枚,不仅代表了物质的珍宝,更蕴含着情感的寄托。诗人将遗钗带回家中,置于高堂之上,既是对亡妻的纪念,也是对美好回忆的珍藏。然而,这样的举动却引发了神灵的不满,“天物厌凡庸”,最终导致了神灵的惩罚——“夜送白龙潭水中”。

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诗人“扣头却顾祈免死”,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渴望。最后,“永入幽宫伴龙子”,预示着诗人与亡妻的最终分离,以及对永恒世界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遗钗的叙述,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对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双桐生空井

风飘白露井梧落,叶上丸丸缀灵药。

琴枝连理凤鸣晨,辘轳双转银瓶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药]韵

飞来双白鹤

飞来缥缈立在门,噣衔竹花臆欲言。

雄雌来去眼如雾,客已彷佛知其人。

笙箫忽远不知处,知在云窗与绿户。

形式: 古风

山中曲拟张司业

夕烟沉,曙烟起。野爨湿茫茫,空竿弄尘水。

栟榈倚西南云,生叶团团如车轮。

桑弓蓬矢半刀笔,去者送尽无来人。

扪萝恸哭衫袖冷,白首空回扫山影。

形式: 古风

远游篇寄府教景熙

朝游扶桑根,不折拂日枝。

莫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

黄鹄别我影,目尽汉水湄。

况复衔其子,风露何当归。

飘萧软桂丛,零落紫苔衣。

梦魂知尔处,落羽在瑶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