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达士贵薄游,幽人安坦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态度,达士(通达之人)以淡泊的态度对待游览,而幽人(隐居之人)则安于平实的步伐,体现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接着,“耿耿梧月初,萧萧竹风暮”两句通过月升和夜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梧桐月影与竹林晚风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清幽。
“握兰青厓阴,采蘋寒水渡”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细节,他们手握香兰,在青翠的山崖下行走,又在寒冷的水中渡过,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最后,“荷衣秋始制,何用畏多露”一句表达了隐士对于季节变化的适应和内心的平静。荷衣(以荷叶为衣)在秋天开始制作,显示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顺应,同时“何用畏多露”则表明了他们面对外界困难或挑战时的从容不迫,体现了隐士内心的坚定与超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叙述,展现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淡泊与自得其乐,以及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