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笾豆言欢几共凭,怡怡白首泯争矜。
老来常叶埙篪乐,远胜奇珍锡百朋。
这首诗描绘了老友相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诗人以“笾豆言欢”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聚会时的热闹与和谐氛围。“几共凭”则细腻地刻画了老友间亲密无间的交流与陪伴。接着,“怡怡白首泯争矜”一句,表达了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与宽容,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忘却了年轻时的纷争与计较,心中只有宁静与满足。
“老来常叶埙篪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比喻老友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如同埙篪之乐,强调了老年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共同的乐趣。最后,“远胜奇珍锡百朋”以对比手法收尾,将聚会中的简单快乐与外在的物质财富进行比较,突出了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满足感,表明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与共享的快乐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老年人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不详
两株桂树绿交柯,诗礼庭前日日过。
更喜凤毛能济美,问君何时补蹉跎。
崇祯十五年,干支在壬午。
前此流亡民,强半归故土。
渐渐辟荒田,种麦兼种黍。
四月大麦熟,秧田绿可睹。
贼从蓼六来,衔枚疾如羽。
蹂躏四野田,麦枯不得取。
人民复散亡,孤城鲜完堵。
雉堞践为隍,丁壮遭击捕。
剪发阻归路,分曹隶行伍。
间或逃归乡,官法猛如虎。
从贼尚苟延,归乡还逢怒。
贼势益滋蔓,闾阎益孤苦。
何不宽其纲,招之返农圃。
腐儒无长算,良民气莫吐。
纪此戒后人,抚循望慈父。
一间广榭绿阴中,脱帽披襟纳晚风。
曾记廿年同坐月,忽惊两鬓半成翁。
低徊耆硕怜梧影,缥缈仙情问桂丛。
只有双星仍夙好,娟娟秋水思无穷。
雨入黄昏密,山仍宿雾蒸。
孤灯过岭客,疏磬闭门僧。
静坐得禅益,幽栖少酒朋。
遥遥乡国思,去住浑难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