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翁万达所作的《送胡思岩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仙屡昔来燕塞秋”,以仙人多次来到燕山之秋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预示着即将离别的场景。接着,“相看近在月支头”一句,将离别地点置于月支之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暗示了分别的不易。
“青囊丹灶自幽事,白马朱袍翻可愁。”这两句通过描述友人可能从事的隐居生活和穿着打扮,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与对离别的不舍。青囊丹灶象征着修炼与隐逸的生活,白马朱袍则可能是友人的装束,此处的“愁”字,既包含了对友人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离别的哀愁。
“世路悠悠常作客,江风飒飒独回舟。”这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孤独漂泊的担忧,以及自己作为朋友的无奈与伤感。“世路悠悠”表达了人生的漫长与艰辛,“作客”则强调了离别后的异乡漂泊,“江风飒飒”与“独回舟”则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
最后一句“何能白日生翰羽,访汝罗浮四百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展翅高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由自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未知旅程的关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