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道中录野人语

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

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

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

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

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

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

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

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

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

数日得传闻,水蚀紫荆口。

老稚随波流,积尸比山阜。

远近皆汤汤,昏垫弗可救。

如此数月馀,乃可辨疆亩。

下田尽沮洳,高田剩稂莠。

农家一岁计,不复望升斗。

官府当秋来,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与守。

更有观风使,仰若大父母。

见此如不闻,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当道叩。

始获免三分,有若释重负。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殴。

夫征又百出,一一尽豪取。

悲哉一村中,窜者已八九。

老夫家无妻,一儿并一妇。

两孙方提携,尽可慰衰朽。

岂期天不吊,一旦遂穷疚。

一儿水中没,一妇嫁邻某。

两孙鬻他人,偿官尚难勾。

老身自执役,有气孰敢抖。

反羡死者安,苦恨生多寿。

诏书开赈济,奉者有贤否。

终为吏所欺,此食亦难就。

与其馁填壑,不若举身走。

一饱死即休,宁复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闻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泽被寰囿。

声色弗自御,游畋敢谁诱。

稼穑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岂不谙,一变故非偶。

无乃诸皋夔,此责当敬受。

谁谓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禄,深惭结朱绶。

岂无致泽心,无地可藉手。

立马野踟蹰,悲风动林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涿州道中录野人语》描绘了诗人行经范阳道时遇到的一位老者的悲惨遭遇。诗中通过老者的哭诉,展现了洪水灾害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房屋倒塌,农田淹没,村民流离失所,生活陷入绝境。老者对官府的不满和对皇帝的期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弊病,即官吏的贪婪和救灾不力。

诗人表达了对天灾的同情,以及对朝廷未能及时赈济的批评。他感叹自己身为官员,虽有救灾之心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最后,他以“呼天呼地”的强烈情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公正治理的期盼,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2541)

程敏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石门桥铺

道上人稀日出迟,弊裘风起不胜吹。

马行冰地如临镜,鸦啄霜田似阅棋。

野寺饭时钟隐隐,谁家耕处冢累累。

晨门一去无消息,伫立河梁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严州道中情思颇适

山远沙平水似烟,篷窗赢得枕书眠。

暖风一日初黄柳,好雨连宵剩绿田。

傍岸凫鹥如送客,随家鸡犬不惊船。

相看便有江湖恋,耕凿娱亲在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其三)度东山岭

石桥驻马问田翁,一坞深深隔树东。

帝子阁前沙似粟,野神祠下路如弓。

疏松古涧风微动,细草阴厓雪半融。

回望红尘才数里,不知身在乱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宿资胜寺与王文玙进士夜谈

载酒朝相过,论心夜未中。

卧残禅室冷,谈彻讲堂空。

香篆销轻缕,灯花落小红。

好怀摅不尽,钟起院墙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