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接三茅岭,江迎子胥涛。
此诗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句“地接三茅岭”,以“三茅岭”点明地点,暗示着此处自然风光的雄奇与古老。接着“江迎子胥涛”,将视线转向江面,以“子胥涛”这一典故,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赋予了江水以英雄气概,仿佛江涛在诉说着伍子胥的英勇故事。
整首诗通过“地接”与“江迎”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北固山与长江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融。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充满历史韵味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英雄豪情与自然之美。
不详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水国逾千里,风帆过万艘。
轻烟冒炉峰,飞流洒星湾。
削圆方竹杖,漆却断纹琴。
遥思宫苑青春夜,坐得宫人画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