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七)

忆昔遇逢处,人间逐胜游。

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

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

焉知松树下,抱膝冷飕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回忆起当初相遇的地方,人们热衷于游览名胜。
在快乐的山中攀爬万仞高峰,喜爱水上泛舟畅游河流。
曾在琵琶谷为客人送别,带着琴声漫步鹦鹉洲。
谁料想在松树下静坐,抱着膝盖却感到阵阵寒意。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
遇逢处:相遇的地方。
人间:人世间。
逐胜游:追寻美景。
乐山:快乐的山。
万仞:极高峻。
爱水:喜爱水。
泛千舟:乘船漂流。
送客:送别客人。
琵琶谷:地名,可能有琵琶演奏的特色。
携琴:携带琴。
鹦鹉洲:地名,可能有鹦鹉栖息。
焉知:谁知。
松树下:松树旁。
抱膝:抱着膝盖。
冷飕飕:寒冷刺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相遇和游历之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念。开篇“忆昔遇逢处,人间逐胜游”两句,通过“忆昔”二字引出一段往事,"逐胜游"则展示了一种追求美好、享受生活的情怀。

接着,“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感。"乐山"和"爱水"都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而“万仞”、“千舟”则形容了山高水广的壮丽景象。

中间,“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两句,生动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美丽自然环境中的亲昵情谊。"琵琶谷"和"鹦鹉洲"都是充满诗意的地名,而“送客”、“携琴”则透露出一份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尾联,“焉知松树下,抱膝冷飕飕”,却突然转入一种孤独与寒冷的情境。从热闹的交游场景转到“松树下”的寂静与孤独,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抱膝冷飕飕”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生动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与寒冷时的无奈和感慨。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九)

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

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

绿水千肠咽,黄云四面平。

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八三)

精神殊爽爽,形貌极堂堂。

能射穿七札,读书览五行。

经眠虎头枕,昔坐象牙床。

若无一堵物,不啻冷如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一)

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二三馀干在,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三)

久住寒山凡几秋,独吟歌曲绝无忧。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涌甘浆长自流。

石室地炉砂鼎沸,松黄柏茗乳香瓯。

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