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五)

冶父山门斋粥粗,文章佛法一时无。

地炉些子无烟火,且与禅人乐有馀。

形式: 偈颂

翻译

冶父山的山门里,粥食简单粗朴。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修佛,这里都暂时找不到踪迹。

注释

冶父山门:指特定的寺庙或修行场所。
斋粥:僧侣或修行者吃的简单素食。
文章佛法:指文学创作和佛教修行。
一时无:暂时没有。
地炉:烧柴的小火炉。
些子:少许,一点点。
无烟火:没有世俗的炊烟和喧嚣。
禅人:修禅的人。
乐有馀:享受清静带来的乐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崇岳所作的偈颂之一,题为《冶父山门斋粥粗》。诗中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场景:在冶父山的山门里,僧人们正在享用粗茶淡饭,特别是斋粥。这里的“斋粥粗”体现了生活的简单和修行的清苦。然而,尽管物质条件并不丰富,诗人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乐趣:“文章佛法一时无”,意味着在这一刻,世俗的文采和佛法的精神境界都得到了超越,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和谐。

“地炉些子无烟火”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地炉微火,没有世俗的喧嚣和烟火气,更显出修行者的内心清净。最后,“且与禅人乐有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禅修带来的内心愉悦的珍视,认为这种简单的快乐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僧人对于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四)

冶父门风,别无道理。家田米饭,早眠晏起。

洗面摸著鼻,啜茶滋却嘴。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三)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人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

千年田,八百主,郎当屋舍没人修,不风流处也风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

一不成,二不是,突出眼睛失却鼻。

少林刚自觅安心,瞎驴不受灵山记。

形式: 偈颂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