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

浅草犹霜。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

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

错认篱根是雪,梅花过了一番寒。

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

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

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

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

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

形式: 词牌: 庆清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的图景。开篇“浅草犹霜”和“错认篱根是雪”,通过对比,表现了初春的冷清与白色花瓣(可能是梅花)的相似,从而传达出自然界还未完全摆脱寒意的感觉。而“融泥未燕,晴梢润叶初乾”则描写了一场细雨过后,泥土尚未干透,树梢被阳光照射,叶片开始变干的景象,这些都是春天气候多变和生机逐渐萌动的写实。

诗中“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季节里,与邻里间的小型聚会上享受着简朴而纯粹的情趣。这里的“短策”可能是指用以竹制成的短杖,或许也是诗人的随身之物,用来扶持身体,也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

接下来的“梅花过了一番寒”则明确了之前提到的白色花瓣是梅花,同时也强调了春天的冷暖交替,以及生命力对严寒的挑战与克服。而“风还峭,较迟芳信,恰是春残”则是在说,即便如此,春天的气息依然不温馨,春意尚未完全释放,这正是春季即将过去之时。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想要独自弹琴的愿望,用“此境此时此意,待移琴独去,石冷慵弹”来传递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对话的情怀。这里的“石冷慵弹”,既可以理解为手指在冰凉的石头上慵懒地拨动琴弦,也可能是形容心境的宁静与淡定。

最后,“飘飘爽气,飞鸟相与俱还”和“醉里不知何处,好诗尽在夕阳山。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则描绘了一幅醉酒后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所创作诗歌的满意。诗人借由“飘飘爽气”和“飞鸟相与俱还”,表现了春天末期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而“醉里不知何处”则是表达一种迷离恍惚、忘却尘世的境界。接着,“好诗尽在夕阳山”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创作的佳作都蕴含在这宁静美丽的自然之中。而“山深杳,更无人到,流水花间”则是对一个偏远幽深、人迹罕至之地的描绘,这里的“流水花间”可能指的是小溪流过花丛之间,为诗人营造了一处私密而美好的空间。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观察和感受,捕捉了春天最后时光中的景物与心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扫地游.赋高疏寮东墅园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扫花游/扫地游.台城春饮,醉馀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

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

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芳讯成拈指。

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馀梦里。

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

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江城子.为满春泽赋横空楼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

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

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孙虚斋作四云庵俾余赋之两云之间

奇峰相对接珠庭。乍微晴,又微阴。

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

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

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