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其三)

昨夜曾游洛女家,自知此处胜烟霞。

回鸾更按湘妃曲,醉踏烟波弄月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游洛女之家后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个地方胜过烟霞美景的喜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动态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昨夜曾游洛女家”,开篇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诗人曾经在夜晚造访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即洛女之家。这里的“洛女”可能象征着美丽、神秘或某种超凡的存在,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自知此处胜烟霞”,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地方的评价,认为这里比一般的山川云雾更加迷人。这种自信而自豪的语气,体现了诗人对所见之美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评价。

“回鸾更按湘妃曲”,“回鸾”指的是回旋飞翔的凤凰,这里借指诗人返回时的轻盈姿态;“湘妃曲”则是古代传说中湘妃所作的歌曲,常与哀怨、思念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一句通过音乐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返回时的优雅动作,还暗含了情感的深度,仿佛是心灵深处的回响。

“醉踏烟波弄月华”,“醉”字不仅指饮酒后的状态,也暗示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陶醉心情。“烟波”描绘了水面上的迷蒙景象,“月华”则指月光的柔和光辉。这一句将视觉、听觉和触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踏着水面的波纹,与月光嬉戏,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充满了自由与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情独白。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水仙(其四)

龙驭曾游绛水霞,回来却坐赤鲸车。

夜深正解双珠佩,莫点犀灯照我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无累仙

尘世纷纷总是空,花开花落几时穷。

有人若问烟霞事,我是逍遥无累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笑仙

天上人閒自不同,莫将浇俗比真风。

真风大抵无今古,万事都来一笑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忧仙

我是真人何所忧,所忧世俗好多求。

相谋相诈何时了,一笑一啼无日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