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寿友人七月初七

填河鹊喜,巧夕来时候。

深院瑞烟浓,隐隐听、梨园清奏。

兰车玉佩,飞下蕊宫仙,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

金杯争劝,尽是闺房秀。

试问寿何如,与天孙、相为长久。

看看子舍,添个捧觞人,从此去,尽欢娱,庆事年年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鹊鸟填河庆祝佳节,恰逢七夕来临。
深宅庭院中烟雾缭绕,隐约传来梨园清脆的乐声。
兰花装饰的车驾,仙女佩戴玉佩,从蕊宫降临,她们青春依旧,面带醉意。
金杯交错劝酒,都是闺中才女。
试问谁能比长寿,与织女共度长长久久。
即将增添新成员,举杯共庆,今后的日子里,欢乐不断,年年都有喜庆之事。

注释

巧夕:七夕。
深院:深宅。
瑞烟:吉祥之气。
梨园:古代宫廷乐队。
兰车:华美的车。
蕊宫仙:仙女。
春鬓:年轻的鬓发。
醉颜:微醺的脸色。
金杯:金制酒杯。
闺房秀:闺中才女。
寿何如:谁更长寿。
天孙:织女星。
子舍:新生婴儿。
捧觞人:举杯庆祝的人。
欢娱:欢乐。
庆事:喜庆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宴会场景,通过细腻的情境和美好的愿望,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快乐时光的留恋。

“填河鹊喜,巧夕来时候。”开篇即以画面感强烈的意象,鹊儿欢聚,黄昏时分,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喜悦的情绪。这里的“填河”可能是指河岸边的聚会之地,“鹊喜”则是对喜庆氛围的描摹。

接着,“深院瑞烟浓,隐隐听、梨园清奏。”诗人将视线转向庭院深处,那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伴随着隐约传来的音乐声,这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也预示了宴会即将开始。

“兰车玉佩,飞下蕊宫仙,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这里,诗人以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如仙子的佳人,她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车辆(兰车),佩戴着璀璨的玉饰,从高处飘然降临,宛如天仙。她的发鬓仍旧青翠,面色红润,显示出她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风采和活力。

“金杯争劝,尽是闺房秀。”宴会中的欢乐达到了高潮,金质的酒杯在佳人之间流转,每个人都在尽情地享受这份美好,诗中所谓“闺房秀”,暗示参与者都是才貌双全之人。

“试问寿何如,与天孙、相为长久。”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又是一种祝愿,希望与朋友的友情能像天上的仙子一样,永恒长存。

最后,“看看子舍,添个捧觞人,从此去,尽欢娱,庆事年年有。”诗人邀请朋友们来到自己的住所,再增添一位举杯畅饮之人。从今往后,让我们尽情享受这份喜悦,庆祝每一年都有这样的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和美好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快乐生活的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集曲名九月廿四

菊花新过,秋蕊香犹媚。

三八燕山亭,贺圣朝、申生明世。

肃霜天晓,正快活年时,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

红衫儿歌,水调夸多丽。

仰祝寿星明,指黄河、清年可拟。

欢同鱼水,永遇乐倾杯,风流子、洞仙歌,曲唱千秋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五)

前村昨夜,先报春消息。

庾岭一枝开,见行人、频频顾惜。

东君布巧,妆蕊似裁□,疏竹外,小溪边,雪里藏春色。

朔风吹绽,不假和风拆。

根暖独亨嘉,向百花、头先占得。

高楼羌笛,且劝莫凄然,协帝梦,起商岩,须尽调羹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十二)

岁寒辽邈,望断江南信。

墙外一枝斜,对兰堂、绮罗隐映。

水清月淡,疑是寿阳妆,烟浪急,小桥横,点点疏清影。

天姿潇洒,不减瑶台韵。

占断玉楼春,被松筠、笑他孤冷。

幽人何在,无处觅馀寒,疏雨过,泪痕深,枉了衷肠恨。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十三)剪彩梅花

危栏独倚,往事思量遍。

回首掩朱扉,敛云鬓、闲拈针线。

轻罗碎剪,缝个小梅花,灯闪闪,夜沈沈,玉指轻轻捻。

寒苞素艳,浑似枝头见。

半拆与初开,谁赢得、江南手段。

玉冠斜插,惟恨欠清香,风动处,月明时,不怕吹羌管。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