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寺得月台

月出湖水湄,清辉映林屋。

山明秋树静,照见幽鸟宿。

开门谁遣入,俯涧近可掬。

道人犹未眠,经声出深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元代宗衍的《楞伽寺得月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月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洒满湖面、林屋、秋树与幽鸟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月光如水,不仅照亮了湖边,也映照着静谧的山林,让秋树显得格外鲜明,连栖息的幽鸟都清晰可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月出湖水湄,清辉映林屋。” 开篇即以月光为线索,引出整个画面的基调——清幽与宁静。月光从湖边升起,其清冷的光辉洒在林屋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山明秋树静,照见幽鸟宿。” 继续深入描绘,山色因秋树的静默而更加鲜明,月光下,连栖息的幽鸟都能被清晰地看见,这种细节的描写,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和谐与安宁。

“开门谁遣入,俯涧近可掬。” 这两句转而描述人的活动,似乎有人打开了门,踏入了这宁静的月夜之中,他俯身接近涧流,仿佛可以轻易捧起,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纯净与自然之美。

“道人犹未眠,经声出深竹。” 最后,诗人点出了一个隐居的道人,他尚未入眠,经声从深竹中传出,既表现了道家修行的宁静,也增添了诗作的哲学意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体现了宗衍对于自然与禅学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47)

宗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字:道原
  • 籍贯:平江路
  • 生卒年:1309—1351

相关古诗词

题韩干画马图

唐朝画马谁第一,韩干妙出曹将军。

此图无乃干所作,世上有若真空群。

双瞳精荧两耳立,兰筋束骨皮肉急。

何年霹雳起龙池,五花一团云气湿。

当年天子少马骑,远求乌孙诏写之。

即今内厩多如此,纵有麒麟画者谁?

形式: 古风

中山堂为许隐君作

俗子居山不见山,静者居廛山在眼。

请看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最萧散。

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萱花繁。

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

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

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

形式: 古风

萱庭春意为胡景仁作

春庭种萱春日长,春风吹衣春酒香。

闭门读书母在堂,百亩之稻五亩桑。

萱能忘忧,无忧可忘。

晨羹须调不须鲤,妇善奉姑姑自喜。

阿孙来来花下戏,慎勿伤花失婆意。

形式: 古风

野鸡毛羽好

野鸡毛羽好,不如家鸡能报晓。

新人美如花,不如旧人能绩麻。

绩麻作衫郎得著,郎见花开又花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