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威敏公挽辞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

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

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

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生追求功名,国家兴衰岂是个人所能策划。
再次为了百姓而崛起,最终还是随着岁月流逝。
凄凉的队伍回归,散落在山丘之间。
许下的报国之言永存,奸佞谄媚之人应为此感到羞愧。

注释

功名:指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兴废: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岂:难道。
谋:策划。
重:再次。
苍生:百姓。
逝水:流逝的时间,比喻岁月。
归部曲:比喻返回故乡或组织。
零落:分散、凋零。
掩:覆盖。
许国:许下报效国家。
奸谀:奸诈阿谀的人。
使羞:使...感到羞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孙威敏公挽辞》。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逝者孙威敏公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和人世间成败兴衰的感慨。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 这两句诗表明了王安石对功名的看法,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并非完全由个人力量所能掌控,而是受到时代和命运的影响。

"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 这里的“重为苍生起”意味着孙威敏公在世时对人民的关怀和付出,而“终随逝水流”则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如同河水般不可挽回的消逝。

"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 这两句诗描绘了孙威敏公去世后,家乡的凄凉景象,以及他的遗体最终被埋葬在荒凉的山丘之下,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这两句则表明尽管孙威敏公已经不在,但他的正直之言依旧存在,而那些不轨之徒却因其奸诈之语而感到羞愧。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品德的重视和对奸佞小人的鄙视。

王安石通过这首挽辞,既表达了对孙威敏公深切的怀念,也展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对正义与邪恶的判断。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安丰张令修芍陂

桐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

日想僝功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

鲂鱼鱍鱍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岁晚怀古

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遗书废讨论。

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

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

遥谢载醪袪惑者,吾今欲辩已忘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庆老堂

板舆去国宦三年,华屋归来地一偏。

种竹常疑出冬笋,开池故合涌寒泉。

身闲楚老犹能戏,道胜邹人不更迁。

嗟我强颜无所及,想君为乐更焦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叶致远韵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