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晦卿月楼图并饯秋闱之行仍不犯月楼字

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

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

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

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

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著鞭先士稚。

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

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

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

黄鹤孤飞白鸥睡,捲帘露气下三更。

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

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见过刘琨,晋阳铁骑围城情势急迫。
他一声长啸震动山谷,丢下弓箭逃跑,孩子们都哭泣起来。
再看庾亮,武昌僚属围绕着他追随。
他坐在胡床上夜谈笑语,却不知主人和宾客身份已变。
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又能如何,最终还是让年轻人领先。
更何况西风吹过,尘土蒙面,茂宏只想回家。
哎,二人遭遇乱世,空谈清议反招祸患。
哪比得上今晚栏杆旁的人,一生享受太平岁月。
百城静寂鼓声不再响,万里江山秋色更显清明。
黄鹤独自飞翔,白鸥沉睡,夜深露气透过窗帘降临。
初听笛声激昂,再听读书声更清脆。
素娥的秘密约定无人知晓,今年秋天丹桂先被折断。

注释

刘越石:刘琨,东晋名将。
晋阳:地名,今山西太原。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坐具。
茂宏:可能是诗中另一人物。
升平饭:太平盛世的生活。
黄鹤:传说中的仙鸟。
素娥:月宫仙女。
丹桂:秋季开花的桂花,象征吉祥富贵。

鉴赏

这首诗是陆文圭在宋末元初时期,题于刘晦卿月楼图上的作品,以图中场景为引,表达了对时局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刘越石和庾元规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暗示了战乱时代的无奈与清谈误国的教训。他将画面中的宁静秋夜与现实中的人生波折相对照,强调了和平时期的珍贵。

"君不见"两句,借刘越石的英勇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不见"则以庾元规的闲适生活反衬出乱世的讽刺。"枕戈待旦"与"茂宏举扇思还第"形成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误长清谈空致患"批评了空谈误国的现象,而"一生饱吃升平饭"则表达了对当下安宁生活的向往。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描绘了秋夜的宁谧,与前文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黄鹤孤飞白鸥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美,"捲帘露气下三更"则带出深夜的寂静。最后,诗人通过笛声和书声的变化,寓言人生的起伏,"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则以月楼为象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寄寓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题百雁图

青天一张纸,群雁飞来远。

秋渚芦潇潇,徘徊下清浅。

若烹不能鸣,一一俱不免。

形式: 古风

题宋学古九天玄女数自云其师钟尧臣得之襄城柳下老翁所授

天九积阳数,玄女夫何为。

广陵亦健将,乃惑一用之。

彼术信诞谩,此遇尤希奇。

珍重柳下翁,仙隐未可知。

言天以人證,言数以理推。

守正死不避,居贞凶可移。

尧富与尧寿,此理始无私。

颜贫与颜夭,此性终无亏。

姑慎君子术,勿与老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张南山庆九十诗卷

翁今百岁少十年,我少公年二十五。

天与翁龄百二十,我已化作原头土。

延年剩得饮食乐,损寿多应作诗苦。

梅开傥获登公堂,一醉犹能戴花舞。

儿孙拍手向我语,公漆点须贝齐齿。

降原陟巘步如飞,饱饭何曾饮人乳。

梦中犹记前朝事,二老相逢必欢喜。

形式: 古风

题沈华父送行诗卷

孟阳索吾锦,景纯夺吾笔。

老我叹才尽,秀句吐不出。

东阳有行卷,展玩已盈帙。

乘雁岂为多,买菜复求益。

嗟君乃佳吏,家世本经术。一从冠惠文,不肯事佔?。

贞廉啮苦檗,和劲调玉瑟。

簿书谢嚣尘,车马动行色。

君如击水茝,我似退风鹢。

出处两忘言,黄花秋淅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