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咏二十首(其十五)

灵王初失国,避难楚泽中。

偶逢鋗人恐,饥卧泣途穷。

申亥感王恩,图报亡其躬。

事之以二女,王死乃殉从。

亥本田夫耳,尚效小臣忠。

何事管夷吾,甘心相桓公。

王魏辅建成,贪生昧其衷。

三子虽冒宠,忍心竞难容。

大义已弃捐,愧彼田舍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与思考。诗中首先描绘了楚灵王在失去国家后,流亡楚泽中的困苦情景,以及他被鋗人威胁、饥饿中哭泣的境况。接着,诗作通过申亥的故事,展现了忠诚与报恩的主题,申亥为了报答楚灵王的恩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二女侍奉王,直至王死后也追随其左右。

然而,诗作进一步将视角转向了其他历史人物,如管夷吾与王魏辅成,通过对比,揭示了忠诚与背叛的对立面。管夷吾甘愿为桓公效力,而王魏辅成则在权力面前贪生怕死,丧失了忠诚之心。诗中对这两位人物的评价,体现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价值取向的鲜明态度。

最后,诗作以“大义已弃捐,愧彼田舍翁”结尾,表达了对那些在关键时刻放弃原则、违背道义行为的深深谴责,同时也暗含了对普通百姓坚守本分、不畏权贵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背叛、道义等道德观念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358)

李时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咏二十首(其十六)

浮荣众所慕,诘旦趋朝市。

群儿争一饼,得者每自喜。

有时稍失意,懊恼由中起。

岂惟自懊恼,殆辱从兹始。

所以高蹈人,视之如敝屣。

鹿门自躬耕,谷口穷静理。

倦鸟栖茂林,游鱼隐深沚。

终身长避喧,至乐应无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咏二十首(其十七)

连年事兵革,继之以凶荒。

十户九萧索,贫者焉能全。

口腹既不充,蔽体常不完。

京租输未足,加派复临门。

吏胥下穷乡,欲避无处藏。

伐木通山垄,死者不得安。

白日岂无光,讵肯照覆盆。

官家政愈急,催科宁暂宽。

欲诉谁相怜,吞声不敢言。

形式: 古风

感咏二十首(其十八)

计然抱十策,上干越王庭。

句践用其三,富国逞雄兵。

范蠡往师之,佐越破吴城。

功成泛湖去,拂衣且辞荣。

隐居齐鲁间,遂著陶朱名。

然也诚智囊,而蠡术亦精。

保身全明哲,千载垂英声。

形式: 古风

感咏二十首(其十九)

祢衡与杨修,秉性俱狡鸷。

负才多太露,遇事逞其智。

鹦鹉赋虽奇,渔阳挝且戏。

鸡肋几先发,读碑行且忌。

曹公猜刻辈,岂是容人器。

不自戮才贤,嫁祸肆凶伎。

可怜兰玉姿,同被昆山炽。

古来保身者,皆归明哲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