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贪花自是少年事,沉酒定嫌醒者非。
顾我疏慵老山野,却骑归马背斜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年轻时贪恋花花世界的反思与对年长后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贪花自是少年事”,诗人回顾自己年轻时的轻狂,沉迷于花花世界,这是年轻人常有的行为。次句“沉酒定嫌醒者非”,则表达了对过度饮酒的反省,认为在清醒的状态下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着,“顾我疏慵老山野”一句,诗人转而描述自己年老后的选择,远离尘嚣,过着简单自由的生活。最后,“却骑归马背斜晖”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骑着归来的马,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享受着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放纵与年老后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价值取向的思考与转变,体现了儒家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不详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下马问老仆,言公赏花去。
只在近园中,业深不知处。
桃李飘零杏子青,满城车马响春霆。
就中得意张公子,十日花前醉不醒。
妖言莫信传张恶,虚气休将碎唾壶。
借问闲窗静狐背,何如争胜击珊瑚。
晓日都门飐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
知公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