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详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气从缇室葭莩起,风向白蘋洲渚生。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清。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矇。
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
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
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
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腰。
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
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