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舟中月夜》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描绘了长江边舟中月夜下的凄凉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与战争的感慨。
首句“渺渺长江水接天”,以长江的广阔无垠开篇,水天一色,营造出一种辽远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帝京西望转凄然”一句,诗人遥望帝都,心中涌起无限哀愁,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金戈铁马无宁土,锦缆牙樯有战船”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战乱不断,后句则描绘了和平时期的景象。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面,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离乱烽烟丛此日,风流箫鼓换当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战火纷飞的日子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但诗人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谁堪旧日长安月,多照平沙白骨连”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借月光下的平沙白骨,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