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

昆山县,山阳县,阳湖县,湖南从九,做过四五年知县;

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鼎足而三,都是一二品大臣。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双关的手法,展现了中国语言的魅力。通过“昆山县”与“山阳县”,“阳湖县”与“湖南从九”形成对仗,不仅在地理名称上呼应,也隐含了官职的升迁。“做过四五年知县”与“都是一二品大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的身份转变。同时,“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与“鼎足而三”不仅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还蕴含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意义,将人物形象描绘得生动立体。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展示了官场的升迁变化和个人身份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称美与寓意深的特色。

收录诗词(1514)

待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监生联

以粟易之,是亦不屑就已;

非我志也,而况受其赐乎。

形式: 对联

陈金刚王府门联

王者命于天,谁敢化蛇当道;

英雄居此地,何妨扪虱谈兵。

形式: 对联

嘲杨士骧联

何谓文,戏文曲文,声出金石;

乌乎敬,冰敬炭敬,用如泥沙。

形式: 对联

嘲张之洞联

借公债以弥私亏,人人恨入骨髓;

引旧学而办新政,事事袭其皮毛。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