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苍寄余清老韵

从来三仕及三已,总落道人坐定里。

滑稽社中黄发将,讵与阿朔论辈行。

平生芋魁曾未错,粱肉宁殊腐肠药。

百年兀兀且饱睡,梦事有无浑不记。

久甘袖手菩提坊,饿死肯踏狙公乡。

山林谁云迹如扫,天乞江湖娱此老。

癯然且吃诸方饭,汝自矻矻侬晏晏。

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要随烟雾入穷溟,或置一床如净名。

生憎阿秦六国印,蒲团禅板犹关情。

眼边虽言有黄卷,绝知口不谈书传。

旧拈槌拂吾已许,唤取渠来姑语语。

相望几时怀抱恶,白玉为丹堪咀嚼。

且试车声铜鼎汤,瀹茗径可撩枯肠。

此言何可束高阁,自谓过之一丘壑。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三次做官三次罢免,最终都归于道人的静坐生活。
在滑稽社中,满头白发的长老,怎会与阿朔论资排辈。
一生从未错过芋头王,即使美酒佳肴也比不上腐肠的毒药。
百年生涯只想安睡,梦中的事情早已忘记。
长久以来甘愿袖手旁观菩提街,宁愿饿死也不踏入猕猴的领地。
山林中的隐居生活看似清贫,上天却赐予我江湖漂泊的乐趣。
瘦削的我靠四方施舍度日,你忙碌我悠闲。
听着木鱼声,人们笑我痴傻,但我只是微笑回应。
我愿随烟雾进入深海,或许像净名那样拥有一张清净的床榻。
厌恶阿秦的六国印,对蒲团和禅板仍有感情。
虽然眼前有黄卷古籍,但口中从不谈论书中的知识。
旧日的禅杖拂尘我都已认可,现在就叫他过来好好聊聊。
遥望彼此,心中积怨已久,白玉般的友情值得细细品味。
暂且尝试铜鼎烹煮的茶汤,足以唤醒我枯竭的肠胃。
这些话语怎能束之高阁,自认为超越了一切沟壑。

注释

仕:做官。
道人:出家人。
滑稽社:古代文人社团。
阿朔:可能是某人的名字,代指同辈。
芋魁:最大的芋头。
粱肉:美酒佳肴。
兀兀:形容心神不定或无所事事。
菩提坊:佛教圣地。
狙公乡:猕猴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居之处。
蒲团禅板:修行者的坐具和禅修工具。
黄卷:泛指古籍。
槌拂:禅杖拂尘,用于禅修。
车声铜鼎汤:烹煮茶汤的声音。
瀹茗:烹煮茶水。
束高阁:搁置不理,收藏起来。
丘壑:比喻人的心胸、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次子苍寄余清老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从来三仕及三已,总落道人坐定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然与超脱,他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宦海沉浮,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

“滑稽社中黄发将,讵与阿朔论辈行。” 这里诗人自嘲为“滑稽社中黄发将”,表明自己已经年迈,却仍然保持着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与朋友们讨论着人生。

“平生芋魁曾未错,粱肉宁殊腐肠药。”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奢侈的饮食,只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不感到有什么遗憾。

“百年兀兀且饱睡,梦事有无浑不记。” 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有限和世事无常的认识,他选择了安然享受每一个当下,不去计较过去未来。

“久甘袖手菩提坊,饿死肯踏狙公乡。”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

“山林谁云迹如扫,天乞江湖娱此老。” 诗人选择了归隐山林,他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句:“癯然且吃诸方饭,汝自矻矻侬晏晏。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诗人安于现状,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享受着简单的生活乐趣,听着木鱼声,感到一种心灵的释放。

“要随烟雾入穷溟,或置一床如净名。” 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死亡的态度,无论是走向虚无还是留下清净的名字,他都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生憎阿秦六国印,蒲团禅板犹关情。” 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争斗和权力斗争持有批判态度,但他对修行者的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一份敬意。

“眼边虽言有黄卷,绝知口不谈书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他虽然有学问,却选择了不去宣扬和讨论,只是安静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旧拈槌拂吾已许,唤取渠来姑语语。” 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他已经许下诺言,不再追求尘世的繁华,而是去呼唤那些简单而纯净的声音。

“相望几时怀抱恶,白玉为丹堪咀嚼。”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往昔美好的怀念,他珍惜这些如同白玉般珍贵的记忆。

“且试车声铜鼎汤,瀹茗径可撩枯肠。” 诗人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依然享受着这些生活中的小快乐,如同品尝美酒一样。

最后,“此言何可束高阁,自谓过之一丘壑。” 诗人总结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赠希先

太兄远从方广来,紧打脚绷帩草鞋。

堂头老人未相见,道眼心知如觌面。

山间五百大弟子,仆射鲁公办能事。

且烧汤鼎试中?,凭仗阿先归举似。

丛林梁栋权与洪,戏为韵语亦复工。

曾参陶谢得一滴,漆盂蔬笋要洗涤。

白发佳缞只要閒,梦想连床六尺单。

岂徒衲帔痿羸坐,共守团炉黄独火。

形式: 古风

次天启赠净名吴道人韵

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

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

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

从来俗子贪著帽,露顶心知寡同好。

可不与饭惟有卿,白眼未分遭题评。

苏郎六印蚕作茧,剧饮浊醪适吾愿。

此事未容人遽知,百丑千拙人笑之。

胜处岂徒论得髓,觌面端如传器水。

典刑真有阿度风,世上眼目无王龚。

沧波老树我亦爱,闻说津头有船卖。

斯人要是江左人,径入坐床宁肯嗔。

星星种种旋非故,禅板蒲团只如许。

形式: 古风

次朱天球赠吴茂先韵

暮年挈挈侬与君,端觉高歌有鬼神。

平生王恭无长物,此事逼人殊咄咄。

戏谈缰马决鼻牛,夫子大是孙殷流。

休言他日随计上,且看南徐拍天浪。

阿球高气宁用论,为卿三倒实饱闻。

眼边讵肯作悬特,葵藿撑肠方自嘿。

屋头云锦秋水明,兀然隐几渠宁贫。

诗书撩人姑把玩,只与毛锥为老伴。

红尘著脚笑参差,索食祖仁那更疑。

于世无堪大瓠种,独可剖心如叔仲。

江湖作意从之游,老夫颇欲学操舟。

清言解颐未云已,儿子屡惊雷绕齿。

好事谁过扬子云,一樽聊与细论文。

政须林宗巾角折,仍要时时见颜色。

形式: 古风

次竹樽韵

北湖饭豆病且癯,经年不问觞为壶。

谁令如许彭亨腹,时唤曲生浇老儒。

此君风味美无有,会与渊明著名酒。

侏儒饱死非缔交,仍挽皤罂作寮友。

堂上烛灭渠快哉,一饮一石今尘埃。

此君莫遣太孤绝,更须唤取鸱夷来。

老年经丘寻壑意,痿痿羸羸殊少味。

惟思著句与摩挲,径就便便图一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