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名为存耕毛君的老人,他以耕种为生,年过半百,却依然在青山间劳作。诗中提到他不只关注稻田的收成,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仁德的实践。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寸土之地虽小,但仁人志士往往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福分。老人看似在机关算尽世俗之人,实则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仿佛神仙一般。最后,诗人预祝这位老人今后的生活更加宽裕,希望他能亲眼见证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
此诗借景抒情,寓理于事,通过对存耕毛君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勤俭持家、仁德为本的赞赏,以及对后辈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期待。诗中的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