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在除夕之夜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对未来的警醒。
首句“虚堂遥夜忆京师”,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空旷的厅堂中度过长夜,思绪飘向遥远的京城,暗示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接着,“十八题诗尚记之”表明诗人对过去的创作记忆犹新,可能包含着对自己作品的骄傲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二纪光阴何太疾”一句,诗人感叹时间飞逝,短短二十年(一纪为十年)似乎转瞬即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紧接着,“百年事业竟奚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询问自己一生的努力和追求究竟有何意义,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良时孤负追宁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机未能把握的遗憾,暗示了对过去行为的后悔。“多病侵陵悔已迟”则说明随着年岁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对年轻时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但为时已晚。
最后,“从此残魂须爱惜,闲人闲话不相宜”告诫自己要珍惜余生,避免与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纠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和对未来的审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