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夜》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朔风雨霰夜漫漫”,以“朔风”、“雨霰”描绘出冬夜的凛冽景象,朔风是指北方的寒风,雨霰则是指雨夹雪,形象地勾勒出夜晚的寒冷与阴冷氛围。“夜漫漫”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夜色的深沉,营造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意境。
次句“病骨偏惊败絮寒”,诗人直抒胸臆,以“病骨”自喻,暗示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敏感。在这样的严寒之夜,即使是微薄的“败絮”也足以让病体感到刺骨的寒冷。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更深入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后两句“应有贱贫寒胜我,斯人谁道一般看”,诗人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他认为,即使是最卑微贫穷的人,也可能比他更能承受严寒,而世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对待贫寒者的态度并不公平。这两句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道德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寒夜》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冬夜图景,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深刻流露,通过对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