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二)题徐心斋内翰之铭秋夜读书图

澹宕疏帘卷一层。小窗闲对晚灯青。

凉分络纬篱边月,秋在梧桐叶外星。

银汉迥,露华明。黄昏院落嫩寒轻。

添香补写红衣照,便是当年宋子京。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鹧鸪天·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读书图景。首句“澹宕疏帘卷一层”,以轻盈的窗帘缓缓卷起,透露出室内主人的闲适心境。接着,“小窗闲对晚灯青”写出了主人公在小窗前静观夜色,唯有昏黄的灯光与窗外的青色相互映衬。

“凉分络纬篱边月,秋在梧桐叶外星”两句,通过络纬(纺织娘)的鸣叫和篱笆边的月光,以及梧桐树上闪烁的星光,营造出秋夜的清凉与寂静,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融入读书的氛围中,增添了浓厚的秋意。

下片“银汉迥,露华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广阔无垠和露珠的晶莹剔透,展现出秋夜的深邃与明亮。“黄昏院落嫩寒轻”则点出傍晚时分,微凉的空气带来一丝清新,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宜人。

最后两句“添香补写红衣照,便是当年宋子京”,诗人借添香写字的动作,表达了对宋子京(宋祁,北宋文学家)的敬仰,暗寓自己也在这样的秋夜中沉浸于书卷之中,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文化传承的满足感。

整首词语言淡雅,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读书的独特韵味,流露出作者对知识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舟次金阊

浪传佳丽。荒尽繁华味。正日篷窗无一事。

饱听雁声而已。梅花冷月初三。孤尊谁共清谈。

只有西湖入梦,从今不忆江南。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杏花天.题石芸士烟波画船图

小楼梦断莺声入。最无奈、伤春伤别。

栏干寸寸闲愁积。秋比栏干曲折。

红窗外、游丝飏碧。正风暖、水香三月。

一篷花影谁移楫,或是桃根桃叶。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水龙吟.题霁青宗叔归舫填词图

好风吹出罗浮道,蝴蝶留人难住。

青山两面,碧云千里,帆移春去。

月里篷窗,灯前翠袖,歌弦凉诉。

笑十年宦迹,惺忪残梦。刚赢得、销魂句。

差喜闲情可赋。五湖船、镜晨奁暮。

雁筝和恨,凤箫催拍,艳烦香絮。

试问珠娘,那回送别,可曾教与。

倩玲珑玉指,拈来红豆,把相思数。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疏影.顺河集夜发

春星晕碧。数漏声点点,催动行色。

剔尽灯花,扶上车帷,碾碎荒原残月。

梦痕已是无凭据,况翠被、五更寒力。

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

蓦忆添香艳刻,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

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好事天涯难觅。

祇馀马首金铃响,似亭院、惜花时节。

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