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何时能将各种香料采集,佛法的宴席和斋饭长久地显得冷清。
寒冷的季节里,病弱的身体又有谁能去采摘蔬菜,空旷的菜园一半已长满荒草。
老楮树上忽然长出了黄色的耳菌,老朋友还特意送来了白芽生姜。
我心神萧瑟放下筷子,向东南方向离去,再次踏入春天的山林,寻找竹笋和蕨类的故乡。

注释

遣化:指超度或转化。
凄凉:冷清、寂寞。
寒蔬:寒冷季节的蔬菜。
病甲:形容身体衰弱。
落叶:秋天凋落的树叶。
荒:荒芜。
老楮:一种老树。
黄耳菌:一种生长在朽木上的菌类。
故人:老朋友。
白芽姜:一种植物,可能指生姜。
萧然:形容心境空寂。
笋蕨乡:竹笋和蕨类生长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情怀。诗中“遣化何时取众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而“法筵斋钵久凄凉”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出家修行的心境。

接着,“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易逝的感慨。这里的“寒蔬”指的是冬天尚未枯萎的野菜,“病甲”则是因受损而失去原有价值的植物,这两者都象征着被时代所遗忘的事物。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这两句诗中,黄耳菌和白芽姜都是野生植物,用以比喻老朋友间的情谊。即便是在荒凉的环境下,这些自然之物依旧能够相互扶持,体现了深厚的情感。

最后,“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归隐山林、与大自然为伍的愿望。这里的“萧然”形容风声,是一种清净脱俗的声音;“放箸”意指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春山笋蕨乡”则是诗人心向往之的理想归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野生植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其二)

一尾追风抹万蹄,昆崙玄圃谓朝隮。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送参寥师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人日猎城南,会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为韵,得鸟字

儿童笑使君,忧愠常悄悄。

谁拈白接䍦,令跨金騕袅。

东风吹湿雪,手冷怯清晓。

忽发两鸣髇,相趁飞虻小。

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

吟诗忘鞭辔,不语头自掉。

归来仍脱粟,盐豉煮芹蓼。

何似雷将军,两眼霜鹘皎。

黑头已为将,百战意未了。

马上倒银瓶,得兔不暇燎。

少年负奇志,蹭蹬百忧绕。

回首英雄人,老死已不少。

青春还一梦,馀年真过鸟。

莫上呼鹰台,平生笑刘表。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

胡骑入回中,急烽连夜过。

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

一来辇毂下,愁闷惟欲卧。

今朝从公猎,稍觉天宇大。

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

射杀雪毛狐,腰间馀一个。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