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生下第还蜀

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

妄儒泥于鲁,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讨源流。

遂令学者迷,异说相交钩。

黎生西南秀,挟策来东游。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辀。

自云喜三传,力欲探微幽。

凡学患不彊,苟至将焉廋。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

经通道自明,下笔如戈矛。

一败不足衄,后功掩前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黍离》不再典雅,孔子编修《春秋》。
扶持王室贬斥吴楚,大法施行于诸侯。
愚儒拘泥于鲁国传统,甚至主张废黜周朝。
主旨已经阐明,怎能再探究源头。
这导致学者困惑,各种异说纷繁交错。
黎生才智出众,带着书籍东游求学。
官府却不接纳,如同春霜使车轮打滑。
他自己说喜好三传经典,力求深入探讨幽微之处。
学习之弊在于不强,若能坚持,何愁知识不丰富。
圣人的言论简洁直接,切勿曲解其意。
经典之道自然清晰,下笔犀利如剑矛。
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后续的努力能掩盖先前的羞愧。

注释

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哀叹故国之亡。
春秋:儒家经典,记载历史和礼制。
扶王:支持王室。
黜周:废除周朝制度。
学者:求学的人。
异说:不同的学术观点。
黎生:虚构人物,泛指有才华的学子。
归辀:回家的车。
三传:古文献中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彊:同'强',强大,深厚。
简且直:简单直接。
下笔如戈矛:形容文笔犀利。
衄:挫败,阻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黎生下第还蜀》,表达了对黎生落第的同情以及对其学术追求的鼓励。诗中首先提到《黍离》之悲,暗示黎生的失意,然后以孔子修订《春秋》的历史典故,寄寓黎生应坚守大道,不受贬谪影响。诗人批评了当时儒家学说中的流弊,指出学者容易迷失在各种异说之中。

接着,诗人赞赏黎生才学出众,来自西南之地,带着书策东游,希望能深入探究学问的深层含义。然而现实是,尽管他自认为喜好经典传承,但并未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落第而归,春霜喻指仕途的艰难。诗人告诫黎生,学习贵在坚持和强韧,不应过分追求繁琐,圣人言论简洁直接,无需曲解。

最后,诗人鼓励黎生,即使一时失败,也不必气馁,因为后续的努力会弥补之前的遗憾,就像战场上的一次小败不足以挫败士气,后来的成就会盖过之前的羞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黎生的激励,也寓含了对学术研究真谛的思考。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重读徂徕集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勉尽三四章,收泪辄忻欢。

切切善恶戒,丁宁仁义言。

如闻子谈论,疑子立我前。

乃知长在世,谁谓已沉泉。

昔也人事乖,相从常苦艰。

今而每思子,开卷子在颜。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于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燄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后,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后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后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斲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铨。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

形式: 古风

重赠刘原父

忆昨君当使北时,我往别君饮君家。

爱君小鬟初买得,如手未触新开花。

醉中上马不知夜,但见九陌灯火人諠哗。

归来不记与君别,酒醒起坐空咨嗟。

自言我亦随往矣,行即逢君何恨邪。

岂知前后不相及,岁月匆匆行无涯。

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

风云暮惨失道路,涧谷夜静闻麇䴥。

行迷方向但看日,度尽山险方逾沙。

客心渐远诚易感,见君虽晚喜莫加。

我后君归祗十日,君先跃马未足誇。

新年花发见回雁,归路柳暗藏娇鸦。

而今春物已烂漫,念昔草木冰未芽。

人生每苦劳事役,老去尚能怜物华。

从今有暇即相过,安得载酒长盈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闻梅二授德兴令戏书

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

绿发方少年,青衫喜为吏。

重湖乱山绿,归梦寄千里。

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

自言北地禽,能感南人耳。

京国本繁华,驰逐多英轨。

争歌白雪曲,取酒西城市。

朝逢油壁车,暮结青骢尾。

岁月倏可忘,行乐方未已。

忽尔畏简书,翻然浩归思。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

楚柚烟中黄,吴莼波上紫。

还乡问井邑,上堂多庆喜。

离别古所难,更畏秋风起。

形式: 古风

食糟民

田家种糯官酿酒,榷利秋毫升与斗。

酒沽得钱糟弃物,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东风来吹酒瓮香。

累累罂与瓶,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

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仁当养人义适宜,言可闻达力可施。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