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朔冬至

鲁僖再闰孰为偏,五载之终似远然。

辛亥徒为章首岁,上元直在太初年。

未从元凯叩长历,且效少陵吟短篇。

一线閒愁随日长,形容空老此江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末元初诗人牟巘所作,题为《十一月朔冬至》,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感慨与思绪。

首联“鲁僖再闰孰为偏,五载之终似远然”,开篇即以历史上的鲁僖公为例,探讨闰月的问题,引出时间流逝的思考。这里的“孰为偏”表达了对时间规律的疑问,而“五载之终似远然”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遥远感。

颔联“辛亥徒为章首岁,上元直在太初年”,进一步将时间概念延伸到更广阔的时空之中。辛亥作为章节的开始之年,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上元节直接对应于太初年的概念,则是强调时间的循环与永恒。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尽与人类认知的有限。

颈联“未从元凯叩长历,且效少陵吟短篇”,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元凯象征着对时间的探索与追问,而少陵则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这一联通过对比,既表达了对时间奥秘的渴望,也展现了面对无法解答的疑惑时,选择以诗歌来寄托情感的无奈与坚持。

尾联“一线閒愁随日长,形容空老此江边”,收束全诗,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尾。随着日子的推移,内心的愁绪如同细线般逐渐增长,最终只能在江边默默老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对时光易逝的哀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历史、个人情感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哲学思考,以及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坚持。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饯余好问入燕

炎歊渐已转凉飔,想见湖亭送别时。

发仞功名初得意,联镳宾主总能诗。

昔人犹自荐佳客,今日何忧乏已知。

最是人生急三釜,高堂白发数归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赵景程提举见招

高标照我发星星,百尺楼边一寸茎。

樽自不空如北海,客非善饮类公荣。

四筵惊起闻豪唱,五斗拚教解宿酲。

何事诗筒来较晚,且容汤粥煮榆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用前韵盖座上有九老绣幛

耆英图障烂如星,胜似屏风映紫茎。

洛社便如同此乐,商颜未必采其荣。

戴花刘九徒歌舞,当局温公岂醉酲。

试问诸贤閒得否,熙丰一鼎沸于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月能静饮于海棠花下唐同知适至因言昔在汉中十月海棠亦开用韵

贰车曾上汉中台,十月海棠无数开。

万里相逢曾识面,双眵扫净更传杯。

高情共惜燕支晕,归梦还思滟滪堆。

客去主人应卜夜,不妨唤取烛笼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