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献太后哀挽应制二首(其二)

旰仄身无惮,寒暄疾有加。

灾生纤女□,魂断濯龙车。

廞翣浮辰旭,边箫咽暝霞。

唯留长乐注,刊羡在皇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庄献太后的哀悼之情,充满了深沉的哀伤与敬意。首句“旰仄身无惮”以“旰仄”形容时间之晚,暗示庄献太后逝世时的时刻已至深夜,却仍无惧无畏,展现出她的坚毅与从容。接下来,“寒暄疾有加”则通过气候变化的描述,暗喻庄献太后病情的加重,以及周围环境的凄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灾生纤女□,魂断濯龙车”中的“纤女”可能是指庄献太后,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她比作纤弱的女子,暗示她的离世如同天降灾祸,让人心痛不已。“魂断濯龙车”则进一步强调了庄献太后逝世的悲痛,濯龙车是古代帝王出行的仪仗之一,这里用来比喻庄献太后灵魂的离去,充满了哀悼之情。

“廞翣浮辰旭,边箫咽暝霞”两句描绘了庄献太后逝世后,遗体被送往安葬地的情景。廞翣是一种古代丧葬仪式中使用的器具,此处用来形容庄献太后遗体的庄严与肃穆。晨曦与暮霞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庄献太后生命的结束与永恒的开始。

“唯留长乐注,刊羡在皇家”表达了对庄献太后功德的赞美与怀念。长乐注可能指的是庄献太后所留下的恩泽与影响,而“刊羡在皇家”则表明这些恩泽与影响不仅局限于民间,更得到了皇家的认可与颂扬,体现了庄献太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献太后逝世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她功德的深情赞颂,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庄惠太后挽歌应制二首(其一)

妫幄柔明训,尧闱保卫贤。

别居长乐寝,让给水衡钱。

谨疾方加膳,收神亟去仙。

宸襟增服纪,追报焕终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庄惠太后挽歌应制二首(其二)

昔帝推嫔则,吾君赖母慈。

陪陵汉家葬,异室閟宫祠。

露暗星轩隐,天愁月御移。

翟车参享路,无复庙中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寿曾相公

翼藏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

且开金阙萧何地,未泛江湖范蠡船。

老境己怜周吕尚,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杯不足为公寿,愿赋长鲸吸百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行路难

赠君以丹棘忘忧之草,青棠合欢之花。

马瑙游仙之梦枕,龙综辟寒之宝纱。

天河未翻月未落,夜长如年引春酌。

昔人安在空城郭,今夕不饮何时乐。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