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功朋石杨君赴留都

昔人贱荣达,今人慕通显。

所履非有殊,中得异深浅。

欣戚缘感生,尘幻非实践。

望赊情日悲,理会境俱遣。

子年二十强,才器重瑚琏。

春明去不顾,此意昔所鲜。

因之内自愧,孱钝玷华选。

会当理归楫,长啸谢轩冕。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阶所作,名为《送考功朋石杨君赴留都》。诗中探讨了古今人们对于名利的不同态度与追求,以及个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昔人贱荣达,今人慕通显”对比了古人对荣誉与地位的淡泊态度和现代人对这些的热切追求。接着,“所履非有殊,中得异深浅”指出虽然人们所经历的环境可能相似,但内心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反映了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欣戚缘感生,尘幻非实践”表达了情感的波动源自于对事物的感知,而非实际的体验,暗示了世事的虚幻与短暂。接下来,“望赊情日悲,理会境俱遣”则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未来的期待逐渐减少,内心的悲凉与现实的解脱交织在一起。

最后,诗人以“子年二十强,才器重瑚琏”赞扬友人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如同珍贵的瑚琏(古代一种礼器)。然而,“春明去不顾,此意昔所鲜”表明友人毅然决然地离开,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这种行为在当时或许并不常见。

“因之内自愧,孱钝玷华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省,担心自己平庸的资质玷污了选拔优秀人才的荣誉。“会当理归楫,长啸谢轩冕”则展现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适时回归,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远离官场的束缚与喧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人的价值观,探讨了个人在面对世事变化时的内心挣扎与选择,以及友情与理想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9)

徐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

哲人重道义,朝贵不足縻。

丈夫志四方,远适非所悲。

如何与子别,怅怅不忍辞。

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

子独谅迂僻,经训相劘规。

去住忽以异,丽泽安所资。

颓波无停流,灵曜亦西驰。

感此重念子,何以慰尔知。

至理不外得,吾心实吾师。

愿言励操存,千里同襟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沈进士子善尹鄱阳

治民如烹鲜,此语传自昔。

迩来才俊士,古训耻诵习。

哗然烦其令,藉口兴与革。

遂令田野间,奔走废耕织。

朝廷念元元,置吏务安辑。

岂意更劳扰,肥身重民瘠。

沈生起巍科,探讨遍六籍。

况复有家教,兹义谅能识。

鄱阳号乐土,近稍异往日。

抚摩还富厚,夙夜在努力。

高才如骐骝,千里初发迹。

康庄与曲径,慎哉审所适。

形式: 古风

送赵甥赴卫辉幕

汝母子之姊,六年长于予。

予昔生十龄,夜烛诵诗书。

汝母执女红,竟夕与予俱。

兹事四十年,想像昨日如。

头颅各己白,相望天一隅。

每怀骨肉情,中宵起嗟吁。

春来获见汝,差足慰烦纡。

汝今幸有官,汝母当怡愉。

汝本故家子,书香袭巾裾。

予衰愧忝窃,早晚赋归欤。

汝宜两念此,奉法保民誉。

禄养傥能久,庶报生汝劬。

舅甥共休戚,赠言不以谀。

勖哉万里程,夙夜慎所趋。

形式: 古风

送李南原邦伯二首(其一)

明月渡江渚,流光满林间。

念此理朱弦,境远意自閒。

上弦弹别鹤,下弦奏高山。

山高不可即,鹤飞无双还。

曲终更悽恻,喟然凋芳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