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灾行

有一老翁如病起,破衲?毵瘦如鬼;

晓来扶向官道傍,哀告行人乞钱米。

时予奉檄离江城,邂逅一见怜其贫;

倒囊赠与五升米,试问何故为穷民。

老翁答言听我语,我是东乡李福五。

我家无本为经商,只种官田三十亩。

延祐七年三月初,卖衣买得犁与锄;

朝耕暮耘受辛苦,要还私债输官租。

谁知六月至七月,雨水绝无潮又竭;

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血;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数车相接接不到,稻田一旦成沙涂。

官司八月受灾状,我恐徵粮吃官棒;

相随邻里去告灾,十石官粮望全放。

当年隔岸分吉凶,高田尽荒低田丰;

县官不见高田旱,将谓亦与低田同;

文字下乡如火速,逼我将田都首伏;

只因嗔我不肯首,却把我田批作熟。

太平九月开旱仓,主首贫乏无可偿;

男名阿孙女阿惜,逼我嫁卖陪官粮。

阿孙卖与运粮户,即日不知在何处;

可怜阿惜犹未笄,嫁向湖州山里去。

我今年已七十奇,饥无口食寒无衣;

东求西乞度残喘,无因早向黄泉归。

旋言旋拭腮边泪,我忽惊惭汗沾背。

老翁老翁无复言,我是今年检田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因天灾而陷入贫困的困境,通过他的自述,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民生活的艰辛。老翁原本以种官田为生,但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甚至卖地卖亲也无法偿还官债。他申诉无门,官府不察实情,反而加重了他的负担。诗人袁介以同情和反思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如“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形象地刻画了灾情的严重和农民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关注社会现实的特点。

收录诗词(2)

袁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傅岩操

日之将出兮,余趋乎筑之所。

杵丁丁而不息兮,汗淫淫之如雨。

日既入而始休兮,饭粗粝而不饱。

呜呼其命兮,余何辞乎此苦。

形式: 琴操

渭滨操

渭之岸盘盘兮,其流汤汤。我居其下兮,于今几霜?

朝饮其水兮,莫食其鲤与鲂。

我日斯迈兮,于余心以何伤。

形式: 琴操 押[阳]韵

门有车马行

主人堂上坐,门前车马来。

车马一何广,远近生尘埃。

好客不厌多,恶客何为乎?

寄言主人道,结客毋草草。

形式: 古风

江南曲

江南好,流水中有鲤鱼与雁凫。

汝出取鱼与雁凫,养我堂上姑。

姑今年老,鸣声呜呜。声呜呜,良可哀。

生而不能养,死当何时回?死而不回,呜呜良可哀。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