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李柏的《在频山子德大弟宅喜晤子祯宋隐君歌以赠之》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士的形象。首句“甘泉高士年六十”,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和身份,他是一位年届六旬的高雅之人。接下来的“老骨如鹤山头立”形象地刻画出他的仙风道骨,仿佛一只白鹤独立山巅。
“携楮易种出烟霞,足迹不复至城邑”描绘了他远离尘世,过着隐居生活,只在山水间游历,不涉足城市。在“与我相逢频阳道,不言不揖但大笑”中,诗人描述了与这位隐士相遇的情景,他不拘小节,见面只是大笑,显示出其洒脱的性格。
“谷口之子真”进一步揭示了他的田园生活,他与农夫渔夫为邻,过着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然而,“近日愁见石壕吏”一句暗含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暗示隐士并非完全超脱,对时事仍有关注。
“一卧西堂十余载”描绘了他长时间的隐居生活,而“青鞋布袜折角巾”则展现出他的朴素装扮。接着,诗人赞美他的精神财富:“胸藏千卷不知富,家徒四壁不知贫”,表示他虽物质贫乏,但内心世界丰富。
最后两句“世间万事不知好,惟有研田可隐身”表达了隐士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李柏自己也被这种境界所打动,甚至产生了“幡然欲辞太白雪”的念头,希望能与这位隐士一同在砚海畔垂钓,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欣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