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五十五)

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

杳杳冥冥幻化中,举目因缘还大小。

勿纵贪,勿纵巧,知有寒人饥是饱。

良图子细宽更宽,下见如痴何草草。

逆莫嗔,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

虽然我渐近中年,归依佛,归依道。

馀外闲来物外闲,谁听庸音声浩浩。

形式: 古风

翻译

善行多而恶行少,君子能言且内心明白。
在深远幽暗的变化中,看透因果关系,大小皆由缘起。
不要放纵贪婪,不要玩弄机巧,要知道饥饿的人一顿饱饭就是满足。
美好的计划要细致考虑再放宽,否则看到愚痴之人也会急躁。
无论顺逆都不要过分执着,深思长远只会带来烦恼。
尽管我已步入中年,信仰佛教,也信奉道教。
除此之外,闲暇时更是超脱世俗,无人理会那些喧嚣的声音。

注释

善事:好事。
恶事:坏事。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心自了:内心明白。
杳杳冥冥:深远幽暗。
幻化:变化。
因缘:因果关系。
贪:贪婪。
巧:机巧。
寒人:饥饿的人。
饱:满足。
良图:美好计划。
子细:细致。
宽更宽:放宽。
如痴:愚痴。
逆:逆境。
嗔:愤怒。
顺:顺境。
烦恼:烦恼。
中年:中年人生阶段。
归依:信仰。
闲来:闲暇时。
物外闲:超脱世俗。
庸音:平凡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名为《缘识》(其五十五),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之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哲理性作品,抒写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修养境界及精神追求的一系列思考。

诗中“善事多兮恶事少,君子能言兮心自了”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善良的事情比不善的事件要多,君子的言谈能够使人心神安宁。紧接着,“杳杳冥冥幻化中,举目因缘还大小”则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洞察世事如幻影般变化的境界,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领悟到因果关系,理解了宇宙万物的大小。

“勿纵贪,勿纵巧,知有寒人饥是饱”这几句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沉迷于欲望和聪明狡猾,要知道世间还有许多贫寒之人在挣扎求生。这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

“良图子细宽更宽,下见如痴何草草”则是诗人对于修养和自我提升的一种期许,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加宽广,对待世事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不为琐碎之物所扰。

“逆莫嗔,顺莫好,寻思久远生烦恼”这几句则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常和对待得失的一种平和心态。不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不应过分情绪化,如此方能减少内心的烦恼。

“虽然我渐近中年,归依佛,归依道”表明诗人在步入中年的过程中,对于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指导。

最后,“馀外闲来物外闲,谁听庸音声浩浩”则是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心灵宁静状态的写照。诗人在闲暇时光中,不愿意去关注世间纷扰,只希望能够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那份浩瀚无垠。

总体来看,这首《缘识》不仅展现了赵炅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有着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二十二)

偃亚松,笔迹高。来更妙,甚奇特,三十年前曾收得。

上下度量有短长,平头一样青烟色。

半枯半嫩小枝斜,筛风阴石皆法则。

左隈右倚四维绝,悬在书堂谁分别。

喝起诸山未是奇,千年鹤坐方可说。

根蟠龙,笼春雪,团团引出桂华月。

暗聚风生攲枕观,驱逐邪魔无情灭。

若在灵山片时久,感动天人师子吼。

扫教心地起自然,好看纵横如意手。

偃亚松,偃亚松,或真个生在深谷,为栋梁之异木。

任从霜雪摧残,终归众人之瞻瞩。

形式: 古风

缘识(其四十九)

寻思往事便堪疏,空有闲云万里馀。

满目都来情郁郁,劳心谁把谩驱驱。

星辰日月高天际,云散烟花遍海隅。

道德流行宽世界,时捻笔砚亦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缘识(其九)

茅庵养道静深山,解笑光阴解驻颜。

谁能苦志离人间,孤云情僻岂容攀。

日餐松柏知其味,不问王侯朱紫贵。

修行但好倍精专,十洲洞府有神仙。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九十一)

细月衔山似玉钩,先陈踪迹问瀛洲。

从来万劫垂名在,王母行天得自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