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姚宝山有约不遂次日见过

待月荒庐夜不扃,半天风雨更凄清。

孤踪自觉多悲况,皓魄相知亦世情。

赤壁羽仙还入梦,山阴夜雪已寒盟。

今宵握手同看处,顿觉秋光分外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姚宝山中秋之约未能如愿,次日却意外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联“待月荒庐夜不扃,半天风雨更凄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在无人居住的荒庐中,诗人独自等待着月亮的升起,夜深人静,风雨交加,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明亮的月光与昏暗的风雨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显寂寥的氛围。

颔联“孤踪自觉多悲况,皓魄相知亦世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意识到自己形单影只,内心充满了悲伤的情绪,但同时又感受到月光(皓魄)似乎理解并陪伴着他,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这里的“相知”不仅指月光的理解,也暗含了对姚宝山的期待与思念。

颈联“赤壁羽仙还入梦,山阴夜雪已寒盟”则引入了两个典故,增加了诗意的深度。赤壁羽仙的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山阴夜雪则是对寒冷友谊的比喻,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期待。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尾联“今宵握手同看处,顿觉秋光分外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在次日的相遇中,诗人与姚宝山握手言欢,共同欣赏着中秋之夜的美景,顿时感到秋光格外生动。这一句不仅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也体现了友情的力量,能够使人心境大为改变,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韵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0)

陈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洪武初从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累迁都督佥事。从燕王出塞为前锋,进副千户。从起兵,佐世子留守北平。累迁都督佥事,封泰宁侯。永乐时督建北京宫殿。成祖北征,辅赵王留守北京。谥忠襄

  • 籍贯:明扬州府泰州
  • 生卒年:1335—1419

相关古诗词

高材山

暂辍清朝鹓鹭班,稍分微禄买青山。

非关猿鹤多情绪,难得渔樵识面颜。

绕洞浮云春霭霭,灌园流水夜潺潺。

谢安宁为苍生起,嘱咐白云好闭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都门送王君静斋归里

王子人中豪,经史富怀抱。

壮岁游京师,予见恨不早。

盍簪虽云初,一晤已倾倒。

归哉益勉旃,勿愧梧山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都门送王君静斋归里

桂玉关心已自惊,那堪旅邸送君行。

家同岭海八千里,归人异留两样情。

溽雨乍收尘陌静,和风时动叶舟轻。

箕裘独羡青云志,肯对恩波负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平道中有感

晓发东平道,淅沥风露秋。

道旁有古坟,累累翳荆丘。

翁仲互倾侧,隧路狐狸游。

询之道上人,阅代公与侯。

忆昔全盛时,赐葬承恩优。

松楸蔽天日,碑板蟠龙虬。

一朝陵谷变,名姓不可求。

悠悠百年身,旦夕同蜉蝣。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