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遣怀八首(其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翻译

我如浮萍随波在楚地泽国漂流,您却已化为咸阳坟下的尘泥。
面对世事心如死灰正值寒食节,我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帐前哭泣。

注释

楚泽:楚地的湖泊沼泽,此处比喻作者所处的困境或流浪之地。
波中梗:如同水中漂浮的断枝,比喻作者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君:指已故之人。
咸阳泉下泥:咸阳,古都名,这里代指墓地;泉下泥,墓穴中的泥土,比喻死亡。
百事无心: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或心思,心情极度沮丧。
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或两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此指凄清的时节。
身将:伴随着。
稚女:年幼的女儿。
帐前啼:在帐篷或居所前哭泣,表现极度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元稹在唐朝所作,名为《六年春遣怀八首(其六)》。现在我们来细致分析这四句话:

1. 我随楚泽波中梗 - 这句表达了诗人随着江水的流动而行,与自然和谐共处。"楚泽"指的是楚地的水泽,而"波中梗"则形象地描绘出水中的植物,如菰、荇等被波涛所裹,隐喻着诗人在世俗纷争中的无奈与随波逐流。

2. 君作咸阳泉下泥 - 这句话中的"君"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亲近的人。"咸阳"是古代都城,也常用来泛指长安一带,"泉下泥"则暗示着这位朋友可能处于低微的地位,或是被尘世的污浊所掩盖。

3. 百事无心值寒食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百态都已淡然,无欲无求。"寒食"原本是清明时节不用火煮食物的习俗,转喻指春天的食物,也象征着简单、纯净的生活态度。

4. 身将稚女帐前啼 - 这句描绘出诗人现实中的生活状态,与年幼的女子(可能是妻子或侍女)在帐幕之内,共享温馨时刻。"啼"字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笑声和亲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命运的关怀,以及自己平淡生活的满足感。在唐代文学中,此类抒情诗歌常用以寄托个人情感及社会理想。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七)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毬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穗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八)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劝醉

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

愿我共君俱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天坛归

为结区中累,因辞洞里花。

还来旧城郭,烟火万人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