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留题麟州》。诗中描绘了边疆之地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首句“宣恩来到极西州”,开篇即点明地点,以“宣恩”这一使者形象引入,暗示着朝廷对边疆的重视与关注。“极西州”则强调了麟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次句“城下羌山隔水流”,通过“羌山”与“流水”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辽阔与险峻,同时“隔”字也暗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挑战。
“不见耕桑见烽火”一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社会现实。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与前文的“耕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疆地区因战乱而失去和平与安宁的现状。最后,“原封丞相富人侯”一句,以“原封”二字强调了官职与财富的原始状态,似乎在感慨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权贵阶层的存在,他们或许并未真正体恤民情,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权力与财富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表达了对边疆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统治者应负起责任、关注民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