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一)听嘉陵江水声代深师答

惊湍泻石崖,百步无人迹。

爱此喧中静,聊布安禅席。

水无激石意,云何转雷声。

仁者自生听,达士了不惊。

心空境自寂,淡然两无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通过诗人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惊湍泻石崖”,以动态的水流形象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能听到水声震耳欲聋,却在“百步无人迹”中显得格外孤独与神秘。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爱此喧中静,聊布安禅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喧嚣中的宁静的喜爱,选择在此刻布置禅席,似乎是在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深处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水无激石意,云何转雷声。”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水的平静与云的雷鸣进行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

“仁者自生听,达士了不惊。”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真正的仁者和通达之人能够从自然的声音中获得启示,而不会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性修养的一种倡导。

最后,“心空境自寂,淡然两无情。”诗人通过“心空”、“境寂”、“淡然”等词语,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超然态度。这里的“两无情”可能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也可能是对世间万物无常变化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超然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二)演师西斋

不见竹间僧,但闻花外磬。

敲槛出鱼游,巢檐知鸟性。

云蒸坐禅石,露湿行道径。

夜寂一灯残,山月来破暝。

形式: 古风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三)游开元精舍

松轩风扫静,终日闭门居。

犬卧青苔地,鸟衔红柿初。

瓶残夜禅起,经润雨翻馀。

自是少人迹,非关往来疏。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四)答中山道士

行转青溪又别峰,马蹄终日认樵踪。

翠微深处无人住,寺在深山何处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五)西楼

十去龙沙雁,年年九不归。

烟尘犹未息,莫近塞云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