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啜茶戏成

道人要我煮温山,似识相如病里颜。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

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

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品茗的雅趣场景,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煮茶的过程和品茗时的感受。

首句“道人要我煮温山”,以“道人”这一形象引入,暗示了煮茶的环境可能在山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脱俗的氛围。接着,“似识相如病里颜”,借用司马相如的故事,暗喻煮茶之人仿佛能理解病中的相如对茶的渴望,进一步强调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美好寓意。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煮茶的器具和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金鼎象征着煮茶的器皿,螃蟹眼形容水沸时的波纹,玉瓯则是盛茶的容器,鹧鸪斑则可能是茶具上的装饰或纹理,这些细节描绘出煮茶时的精致与雅致。

“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两句,通过触觉和嗅觉的描写,表现了品茗时的愉悦感受。白乳指的是茶汤的色泽,冲眉上可能是指茶香浓郁,拂拂清风则暗示了品茗时周围环境的清新宜人。

最后,“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表达了诗人对茶中佳味的珍视和对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时光的感慨。晴窗春书梦,可能是指在明亮的窗户下,享受着春日的温暖,沉浸在阅读与思考之中,而这份佳味却少有人能真正领略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煮茶、品茗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茶中佳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宿香城寺

夜晴风细月华清,绕寺霜筠雪竹声。

锡响僧归帝青宝,梦香人宿水沉城。

古今不隔尘都尽,心境俱忘镜对明。

枕臂晓猿三叫绝,小窗灯暗读残经。

形式: 七言律诗

自张平道入瑶溪

冲虎曾经落照村,千峰盘尽始登门。

惯闻跛脚阿师法,喜见横行道者孙。

爱客精神清入画,游方踪迹夜重论。

杖藜又入层云去,知有安公旧隐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九峰夜坐

千峰万峰自云雨,一宿两宿心颓然。

不知人间岁云暮,但觉涧风吹夜泉。

地炉火燄水正泣,篝灯委昏僧未眠。

古人去我不甚远,何必想像临遗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同世承世英世隆三伯仲蔡定国刘达道登滕王阁

承英连璧光照坐,更著阿隆如鼎安。

老兵先驰启关钥,西山奔走登栏干。

刘郎端默自凝远,蔡侯奋髯牙齿寒。

但馀衰老百无用,搜句倚栏方细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