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夜坐

千峰万峰自云雨,一宿两宿心颓然。

不知人间岁云暮,但觉涧风吹夜泉。

地炉火燄水正泣,篝灯委昏僧未眠。

古人去我不甚远,何必想像临遗编。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九峰山中静坐时的心境与所见所感。首句“千峰万峰自云雨”,以壮丽的山景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变幻莫测,云雨缭绕于千峰万岭之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一宿两宿心颓然”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自然美景中的内心感受,仿佛时间停滞,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放松与解脱。

“不知人间岁云暮,但觉涧风吹夜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诗人似乎忘记了外界的时间流逝,只感受到山涧清风与夜晚泉水的流动,这种与世隔绝的体验,让人感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地炉火炎水正泣,篝灯委昏僧未眠”,描绘了一幅禅房内的情景,地炉的火焰跳跃着,映照着水滴的闪烁,而僧人仍在昏暗中守夜,这既体现了修行者的坚韧与专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最后,“古人去我不甚远,何必想像临遗编”,诗人通过与古代圣贤的对话,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同时也提醒自己,古人与今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不必过分仰望或幻想,而是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活在当下,追求真实与内在的觉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我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同世承世英世隆三伯仲蔡定国刘达道登滕王阁

承英连璧光照坐,更著阿隆如鼎安。

老兵先驰启关钥,西山奔走登栏干。

刘郎端默自凝远,蔡侯奋髯牙齿寒。

但馀衰老百无用,搜句倚栏方细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寄李大卿

瓶盂又复寄西州,弥勒同龛古寺幽。

睡起忽残三月夏,朝来拾得一帘秋。

浮云世事慵料理,断梗闲踪任去留。

投老山林多胜槩,杖藜何日复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一)

风定晴云欲堕崩,林梢楼阁旋添增。

一生高世清闲侣,千尺当门紫翠层。

对客不妨拴坏衲,倦禅时作靠枯藤。

暮年古格丛林在,重拨尘龛大智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

三世如来尊顶法,覆藏深密碧螺寒。

通身是眼自不见,擘面出头窥更难。

四义仅能分肉髻,八还终恐隔花冠。

争如劈佛丹霞手,揭露从教觌体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