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襄(其二)

昔与子行乐,秋月照城闉。

今与子为别,朔风扬飞尘。

子奋垂天翼,高飞薄苍旻。

而我羁樊笼,有志不获伸。

子往燕山北,我留粤海滨。

我为道旁璧,子为席上珍。

升沉方异路,安问参与辰。

龙剑匣中鸣,叹息此焉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李伯襄(其二)》。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祝福,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句“昔与子行乐,秋月照城闉”,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欢笑游玩的时光,秋月映照着城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今与子为别,朔风扬飞尘”转而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朔风起,尘土飞扬,预示着离别的残酷与不可逆转。

“子奋垂天翼,高飞薄苍旻”一句,诗人以“子”即友人比作展翅高飞的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期许与祝福。而“而我羁樊笼,有志不获伸”则自述自己如同被囚禁在樊笼中的鸟,无法自由飞翔,暗含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不甘。

“子往燕山北,我留粤海滨”点明了友人将前往北方,而自己则留在南方,两地相隔,难以相聚。“我为道旁璧,子为席上珍”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路边的瓦砾,而友人则是宴席上的珍宝,形象地展现了两人地位与境遇的差异。

“升沉方异路,安问参与辰”表明两人未来的道路不同,即使相遇也难以共度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无奈。“龙剑匣中鸣,叹息此焉分”以龙剑匣中剑鸣象征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最后以叹息结束,加深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送别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语言流畅,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桓孺

黄鹄乘天风,转盼忽已失。

丈夫骋高步,尘网谁能窒。

奈何乡曲士,伊吾老一室。

牢落穷檐中,万事倏已毕。

我友挺异姿,性情本超逸。

束发事远游,九州不遗一。

趋时裾可绝,在险驭能叱。

时复托云松,灵编手自述。

我闻不死乡,万岁如一日。

去矣云间鸿,永谢裈中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黄逢永

孟冬寒气至,北风撼南极。

修翮无停飞,行云去不息。

我友志万里,高举淩霄翼。

丈夫赴功名,离别何足惜。

而我尚屈伏,飞潜异南北。

出门送我友,惙惙歧路侧。

富贵不足忧,所宝在明德。

无恙双龙在,愿子勤拂拭。

毋为顽石捐,负此千金值。

形式: 古风

送卢玄明

峨峨南山松,一生自孤洁。

上枝拂青云,下枝荫丹穴。

惊飙荡其间,挺然不可折。

东风洛阳道,桃李竞春月。

而此独落落,无人知苦节。

天实老其材,不与众芳列。

凛凛岁将寒,谅君终自别。

形式: 古风

西行(其一)

仆夫戒晨迈,朋好为相谋。

枳棘寡栖凤,江浅希潜虬。

曰予秉薄劣,二纪负兹游。

冲波有飞楫,急坂无停辀。

抚己况多歉,释此将焉求。

高步诚可追,大力势难侔。

以兹激孤往,飘然去故丘。

穷猿不择木,困羽但望秋。

贱子谅有持,长者毋相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