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逢今已晚,同府尚经年。
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
两亲须薄禄,一障欲乘边。
往问颜夫子,何妨试著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杨侍禁兼寄颜黄二公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杨侍禁的离别之情以及对颜黄两位贤者的敬仰和期待。
"相逢今已晚,同府尚经年",诗人感慨与杨侍禁的相遇虽迟,但共同在官署共事的时间也不短,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共事的经历。
"众口不成虎,诸公更荐贤",通过比喻,说明尽管众人的意见不能形成强大的压力,但公卿们仍然推荐杨侍禁这样的贤才,显示出对他的认可。
"两亲须薄禄,一障欲乘边",表达了对杨侍禁家庭的关心,希望他能获得微薄的俸禄以养家,同时也暗示他可能被派往边境任职,显示出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最后两句"往问颜夫子,何妨试著鞭",以颜回自比,鼓励杨侍禁去请教颜回那样的贤者,暗示他应积极进取,不畏挑战,勇敢地接受新的职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感伤,又有对人才的赞赏和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
真字飘扬今有种,清谈绝倒古无传。
出尘悟解多为路,随世功名小著鞭。
白首相逢恐无日,几时笔札到林泉。
清江画舸照新晴,铙鼓喧喧聒市鸣。
昔日布衣今着绣,他年鹤化只空城。
还朝不待三年最,得郡何妨万里行。
岁禄二千亲八十,世间谁有此时荣。
两父论诗伯仲间,去思今识谢家安。
旷怀亦苦中年别,归翼仍愁行路难。
四壁未堪风雨夕,百围已试雪霜寒。
欲逃富贵疑无地,千丈竿头试手看。
颍阴为别悔匆匆,十载相望信不通。
晚遇圣朝收放逸,旋遭官禁限西东。
又为太守专淮石,剩喜郎君类若翁。
梅柳作新诗兴动,可令千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