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亭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

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

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

公馀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这众多玉石之间建造了这个亭子,虽然规模不大,却蕴含深远的意境。
幼竹怕日晒生长在屋檐下,老树禁受不住风吹,却始终保持着绿色的阴凉。
谁会想到在官署之中充满了忙碌与纷扰,就像身处山林之中一样宁静。
公务之余,我独自站在夕阳之外,百年之躯,却有一颗万古不变的坚韧之心。

注释

万玉:形容玉石众多,象征贵重和精美。
意高深:指亭子的设计或寓意深刻,不显于表面。
稚篁:幼小的竹子。
老树:历经岁月的老树。
汤火:比喻官场的繁忙和压力。
山林:象征清静、自然的生活环境。
公馀:公务之余,闲暇时间。
顽身:指身体虽老但坚韧不屈。
万古心:指持久不变的坚定信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万玉亭》,通过对小亭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意境。"万玉中间作此亭",形象地写出亭子建于翠竹环绕之中,犹如万颗美玉镶嵌其中,显得精致而雅致。"规模虽小意高深",则强调了亭子虽不大,但蕴含着深远的意蕴和主人的高雅情趣。

"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进一步描绘了竹子青翠欲滴,老树庇荫的情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通过对比,表达了在繁忙的官场中,这个小亭却如同世外桃源,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受。

最后两句"公馀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写出了诗人公务之余,在夕阳余晖中独自享受这份静谧,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永恒心境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陈与义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

尘隔斗牛三月馀,德音再与万方初。

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

零陵并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与大光同登封州小阁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共登小阁春风里,回望中原夕霭时。

万本梅花为我寿,一杯相属未全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小阁

栏干横岁暮,徙倚度阴晴。

木落太湖近,梅开南纪明。

病馀仍爱酒,身后更须名。

鹳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山中

当复入州宽作期,人间踏地有安危。

风流丘壑真吾事,筹策庙堂非所知。

白水春陂天澹澹,苍峰晴雪锦离离。

恰逢居士身轻日,正是山中多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